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維護「一國兩制」任重道遠/馬 超

時間:2016-06-21 03:15:35來源:大公網

  香港即將迎來回歸後的第19個7月1日。回歸19周年間,無論是度過金融危機,還是已經修訂十次的CEPA,抑或是近期,張德江委員長視察香港,參加「一帶一路」論壇時賦予香港的希望和對香港未來的支持,都肯定地表現出,中央對香港發展始終如一的強有力地支持。不過,反過來,香港沒有欣欣向榮歌舞昇平,反而充滿了各種火藥味。建制派和反對派的針鋒相對,年輕人的徬徨躁動,國際社會對香港的質疑,市民對港府的不滿等等,這一切的矛盾,雖然表象紛呈,形式各異,但挖掘內在,各種矛盾的焦點都集中在關於中央對香港的政策和態度以及各界對「一國兩制」的看法。堅定維護「一國兩制」香港仍然責任重大。

  在一個國家的前提下,尊重香港的民主選舉制度循序漸進十分重要,政制不能得以順利發展,香港會向?更加紛爭和撕裂的方向發展。近期莫名其妙冒出「港獨」一族,就是危險信號。這種趨勢如果延續下去,香港精英人士可以一走了之,承受後果的非香港市民莫屬。回歸19周年,應當深刻意識到,當下最需要解決的就是消除各界對「一國兩制」看法的分歧。達成一致,才能形成合力,謀求香港未來的光明前途。

  從歷史看,手心手背都是肉,打斷骨頭還連?筋。事實證明,香港在中國和西方之間發揮了非常好的紐帶和橋樑的作用。在中國內地物資短缺,還有外匯短缺的情況下,香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也幫內地引進了很多好技術。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香港很多企業也賺得了盤滿缽滿,這是不爭的事實。香港藉此機會,壯大了自己的經濟。在1984年到1997年, 我們可以看到,「一國一制」也是完全有可能的。當時,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這個偉大的創舉,震驚全世界。所以,「一國兩制」對中國內地,還有對香港,其實對全世界都是利大於弊。

  從現實看,回歸以後,內地對香港的CEPA,已經修訂了十次。每一次修訂,都為香港帶來了很大的優惠。香港的百分之五十以上進口都是來自於內地。水、電、蔬菜、滬港通還有即將開放的深港通,香港背靠祖國其實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反過來,香港對內地也非常重要。香港在為內地引進很多投資的基礎之上,還為內地的國際貿易,進出口貿易,轉口貿易,起到了很大的承接作用。所以,實行「一國兩制」,保持香港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不變,對兩地都有好處。

  從未來看,中國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躋身於發達國家之列,要借助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平台。香港被英國統治一個半世紀,一百五十年積累很多國際資源。這種國際的資源,對大陸新一輪的開放,特別是以「一帶一路」為引領的新一輪發展中,會起到橋樑和紐帶的作用。

  去年九月份,筆者赴廣西,在中國東盟博覽會上演講,接觸不少東盟友人,他們對「一帶一路」都充滿了期待。前不久,筆者還去了「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巴基斯坦,跟巴基斯坦克什米爾的州主席,還有全國投資委員會主席都有對話。他們特別想積極地參與「一帶一路」。還有格魯吉亞、津巴布韋等國家,都希望得到能夠參與「一帶一路」的機會。香港有什麼理由與「一帶一路」大戰略切割,有什麼理由和中國內地切割呢?

  正如鄧小平所說的,「實行一國兩制,50年不變,50年之後,也沒有變的必要了」。中央對香港的態度和政策不會驟然突變,一個創新的制度發明需要時間去實踐。雖然道路曲折,但前途光明。問題是,現在的曲折、坎坷都來自於沒必要的人為製造矛盾和無謂的爭拗。「一國兩制」是對兩地發展都有益的大方向。至於如何踐行,如何珍惜機會,創造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香港市民的齊心協力和不斷進取。

香港學者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