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第六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恰逢其時

時間:2016-06-16 03:16:02來源:大公網

當地時間2016年6月10日,第六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舉行,國務委員楊潔篪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共同主持了此次對話。這是中國與歐盟之間一個重要交流平台,雙方在對話中肯定了中歐關係的主流和取得的進展,並且本?與時俱進的精神共同謀劃中歐關係的未來。

  盤點中歐關係的成果

  在本輪戰略對話中,雙方首先回顧了中歐關係取得的積極進展。楊潔篪指出:習近平主席2004年訪問歐盟總部期間,雙方決定共同打造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體現出中歐關係的全面性、戰略性,代表?和平發展的時代潮流。這一新定位豐富了中歐關係的內涵,為中歐關係的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歐同為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擁有許多共同利益,都致力於走和平之路、走改革發展之路,都主張世界文明多樣化發展,雙方始終堅持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彼此關係,建設好四大夥伴關係,為構建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貢獻實踐經驗。

  雙方一致認為,應落實好去年第十七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期間雙方就加強中歐發展戰略對接達成的共識,深化中歐在經貿投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數字化、法律事務和人員往來便利化等領域的合作,加快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進程;為雙方深化政治安全、科技創新、藍色經濟、海洋科研、文化旅遊等方面的合作注入更多動力。雙方將加強協調,認真籌備,確保下個月在北京舉行的第十八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取得成功。

  經貿摩擦亟待管控

  本次戰略對話是在中歐關係的內外環境都發生?深刻變化的情況下舉行的。一方面,中國與歐盟整體及歐盟成員國的雙邊關係都取得了一系列積極進展,雙方經貿合作不斷加深,相互戰略借重進一步凸顯;另一方面,由於歐洲經濟困難和保護主義情緒抬頭,中歐關係中的經貿摩擦也呈上升勢頭。如何通過戰略對話,增進互信,把穩合作方向,使中歐關係保持在健康軌道,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當前歐洲經濟面臨嚴峻形勢,正遭遇通貨緊縮的困局。財政緊縮限制了各國通過財政手段刺激經濟的運作空間。歐央行實施負利率和量化寬鬆等超常規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增長,但流向實體經濟的資金有限,歐盟經濟有可能重蹈日本失去的10年的覆轍。經濟困難轉化為社會和政治危機,導致歐盟內部疑歐情緒盛行、反全球化和極端思潮抬頭,在經貿合作中則體現為保護主義意識的增強。

  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是橫亙在中歐關係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也是歐盟運用反傾銷手段打壓中國商品的一隻大棒,本應隨?中國入世十五周年而自動失效。歐洲議會5月12日通過決議,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顯示出歐盟立場倒退。本次戰略對話無疑有利於雙方圍繞上述問題深入交流,妥善管控經貿分歧。

  南海問題浮出水面?

  中歐關係的重要政治基礎是雙方互不構成安全威脅,也不挑戰彼此核心利益。在美國亞太再平衡逐漸加碼、南海所謂航行自由及領土和海洋權益爭端問題被熱炒之際,歐盟整體保持了超脫、中立的態度。但是,隨?美國、日本力推南海問題國際化,歐盟一些成員國也開始試圖在南海問題上做文章。英國首相卡梅倫5月在日本出席G7峰會時強硬表態稱,「中國必須尊重海牙仲裁法庭的裁決結果,而其他國家遵循國際法也符合英國的利益」。媒體普遍認為這一表態後面有美國施壓及日本運作的影子。

  應當指出的是,防止把南海問題國際化,避免該問題影響和衝擊中歐關係的健康發展,是當前中歐關係中的又一個重要課題。歐盟能否對複雜的領土及海洋權益糾紛保持謹慎、客觀、中立立場,是其在國際事務中能否發揮建設性積極作用的試金石,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