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何永賢表示,若AI程式應用在北部都會區,按未來十年發展一百幢樓宇推算,可省十四億元建築成本。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加快步伐應用人工智能(AI),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昨日表示,AI有助減低建築成本,舉例房屋署現時應用的AI自動生成程式,有助減少物料浪費、優化樁柱布局設計,若相關程式應用在北部都會區,按未來十年發展100幢樓宇推算,可省14億元建築成本。何永賢稱,推行租置計劃的難處在於兼顧居民意見及政府收支,現時39個租置屋邨中,有3萬個單位尚未售出,需時研究租置單位的定價及混合業權等問題。
何永賢早前在施政報告措施記者會上表示,將在建築設計方面應用AI。她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舉例提到,房署於2020年開始,與科技公司研究自動生成設計程式,用於設計屋邨小徑地磚的鋪排方式,以減少物料浪費;同一程式其後被房署工程師團隊用於樁柱設計,配合地底岩層高低等變化,設計最合適的樁柱密度和大小,預計每幢大樓建築費能省下100萬元。
她表示,土力工程處、屋宇署及房署合作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項目,最新數據顯示,地底的變質沉積岩可承受力可達5000千帕,較原估計的3000千帕多六成,若配合AI設計樁柱,調整樁柱密度及大小,以北都未來10年發展100幢樓宇估算,可以節省14億元。她指程式亦可應用在私人項目,減少物料及資金浪費。
若重推租置 須考慮業權問題
對於施政報告前夕有聲音傳出政府擬重推租置計劃,但最終未有着墨,何永賢表示,房屋局對重啟租置計劃持開放態度,但不同屋邨的住戶有不同考慮,需要考慮定價和混合業權等問題。她亦提到,重推租置要視乎公屋輪候時間,租置計劃下每年有2300個公屋單位可作回收及編配,改以居屋或綠置居的形式出售,若現時再推租置計劃,回收單位的數量相應增加,恐影響輪候公屋時間,現時未必是合適時機。
另外,特首政策組組長黃元山昨日在LinkedIn貼文提到,特首政策組日常工作很多時使用AI,例如在籌備施政報告過程中,團隊以AI輔助歸納市民的訴求及意見,讓特首政策組能快速及精準就相關議題作深入研究,減省了整理資料所需的時間。
黃元山表示,施政報告諮詢期間,共收到逾萬份意見書,團隊透過AI,快速將意見分類,歸結出頭十個最關注的題目,以及這些題目意見佔比;AI亦協助團隊從大量意見中,抽取業界、政團及各群組人士的共同訴求,令團隊可首先分配時間和投入精力研究這些共同倡議的可行性;此外,AI能按主要政策範疇,細分各政策細項,羅列收到的意見,令團隊可快速有系統地閱覽各項政策建議,有助訂定工作優先次序和資源分配。\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