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又出了新功能,聊天紀錄如果被「誤刪」,通過「撤銷」操作可以找回。網友感慨,又有了「後悔藥」。千百年來,世上歷來只有後悔人,卻沒有後悔藥,因為時間流逝,帶走一切,對所有人一視同仁。社交媒體卻提供了一顆名為「撤回」的後悔藥。與人聊天時,內容寫錯了或者寫得不合適,不管有意還是無意,趕緊反悔,「撤回」了之,即便對方眼尖,電光火石的一剎那,已經看到被「撤回」的內容,你這番「撤回」操作也多少表達了悔改或歉意,亦不失為社交的加分項。
相比而言,找回「聊天紀錄」的社交意義小一些,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實用價值更大。在世界被手機收納的當下,我們依靠手指「說話」,誰都是潛在的「手滑黨」。一不小心,自己公司、孩子學校的重要通知,具有「證據」意義的交易紀錄或聊天對話,都有可能被誤刪。此時,「撤銷」就成了救命仙丹。不過,讓網友頗為不滿的是,微信給的後悔時間只有五秒,稍一愣神,就失去了「服藥」的機會。但話說回來,多少秒才算夠呢?幾秒鐘,或許正是為了把後悔的機會留給真正的「衝動」而不是「算計」。而這樣的後悔,更純粹一些,也更值得共情。
說到底,人生只有單程票。或因此故,回到過去,重新來過,彌補遺憾,才成了文學史上寫不膩看不膩的好題材。互聯網時代,我們都過着現實和虛擬的雙重生活,而後者的比重越來越大。比如,我們聊的大部分天是在各種對話框裏完成的。網絡化的一切都留下痕跡,「鐵證如山」。因此,「撤銷」「撤回」才變得可能。不過,就像藥物有成癮性一樣,後悔藥吃多了也會上癮,而且銷蝕生活應有的嚴肅感。因此,「撤銷」只可必要時偶一為之。畢竟,在可以想見的未來,「穿越」依然只是小說裏的情節,現實生活無法「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