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費奇半生在中國度過。圖為毛澤東在延安會見費奇(左)。
1938年1月,費奇將馬吉拍攝的膠片成功自南京帶到上海後,立即與田伯烈一道剪輯、製作影像。1967年,費奇在台灣出版了《我在中國八十年》,書中第121頁,費奇記錄了自己冒險將馬吉影像帶出南京的經歷。
費奇回憶說:「上海霍利斯.威爾伯的一封電報(事先安排好的)說:『23日前到上海。』有了這個,我終於拿到了再次離開的許可證,第二天早上6點40分,我乘坐日本軍列前往上海。在三等車廂裏,我擠在了一群士兵中,這群士兵的難聞程度令人難以想像,我有點緊張,因為我的駝毛大衣襯裏縫着八卷16毫米的暴行事件電影膠片,其中大部分是在大學醫院拍攝的。當我們到達上海時,我的行李無疑會被軍方仔細檢查。如果他們發現了這些膠卷,會發生什麼?幸運的是,它們沒有被發現。我一到那裏,就立即把它們帶到柯達公司進行加工。大部分畫面是由美國聖公會傳教士約翰.馬吉拍攝的……影像是如此可怕,只有親眼看到才能相信。柯達公司員工為我匆匆做了四套拷貝,當然,我被要求在美國社區教堂和其他一兩個地方放映這部電影。」
不過,經歷史學者考證,費奇晚年的回憶有誤差。他在南京陷落後,第一次去上海是在1938年1月29日乘坐英國炮艇「蜜蜂」號赴滬。2月12日,費奇乘坐美國軍艦「瓦胡」號又回到南京。2月20日,他第二次到上海,這次乘坐的交通工具才是火車,但馬吉膠卷底片是他第一次離開南京時帶到上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