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李奧參加中文演講講述自己學習經驗受訪者提供
智能學中文 自動糾錯誤
【大公報訊】記者倪夢璟報道:「人生有很多種可能,但我知道我的未來在上海。」正在上海東華大學讀研究生、學習中文的李奧(英文名:Liam Lambert)堅定地說道。這位來自英國普利茅斯22歲的「準律師」,儘管只學習了六個月的中文,卻已經能說流利的普通話,並找準了未來發展方向。
2016年7月,李奧與三十餘名優秀學生一起,從英國來到上海參加三周的語言學習以及五周的實習計劃,這兩個月的學習生活,讓李奧對中國的了解從書本變為現實,「正是這次行程為我定義了中國的印象。」上海的繁華與包容,在李奧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出門不用帶錢包,一個手機就搞定;下地鐵後共享單車解決最後一公里路程;待家裏就能收到心儀物品……便捷的生活方式,高樓林立卻又不失古典內涵的國際都市風貌,令李奧嚮往。
通過不斷努力,李奧獲得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頒發的全額獎學金(2017-2018),四個月前再次來到中國,進入東華大學學習中文。在這段時間裏,李奧真正感受到新時代中國的發展。
李奧直言,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取得了極大進展,科技元素也早已融入日常生活中,就連學習中文,人工智能也是得力助手,輸入法自動糾正漢字拼寫錯誤,網頁語音識別對話……「每當我有寫不來的字,通過語音或者輸入法,系統會自動幫我糾正,在聊天的過程中就可以學習,中國的智能技術運用真的太方便了。」不僅如此,李奧此前還在中國參加了人工智能大會,並目睹了孩童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機器人學習的過程,「人們發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又促進了人們的學習,共同進步。」
冀中英合作發展人工智能
幾個月前,李奧所寫的關於中英人工智能發展的論文在網絡上發表。李奧表示,中國擁有無與倫比的數據庫支撐,也有着上億級別的智能手機用戶,這意味着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潛力,「不得不說,中國在人工智能研究環境和發展是絕對走在世界前沿的。」他同時表示,英國創業生態有利吸引人才,具備人工智能發展潛力及研究能力,如果中英能夠結合優勢,相信能使人工智能發展步入新階段。
目前,李奧在上海不僅學習中文,還在幾家企業、機構實習,「因為我學的是法律,所以目前也嘗試將中國法律翻譯成英文,中國的法律制度也是越來越強大,無論如何我都希望能夠留下來,在中國發展。」李奧告訴記者,即使獎學金結束,自己亦會自費讀完研究生課程,學習更多知識,把握機遇,「因為我很清楚,我的未來在中國。」
李奧說,從他嘗到了中國文化的滋味開始,希望終有一日能稱中國為「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