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賴振雄報道:針對餐飲服務業失業情況,政府將於下月起推出新措施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包括強制申請初級廚師、侍應等職位聘用外勞的僱主,在四星期本地招聘過程,參與勞工處就業中心場地舉辦的招聘活動,為本地求職者提供即場面試,以加強配對。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昨日出席活動後,預告下月起推出有關新措施,強調政府將改良輸入外勞政策,保障本地勞工就業。對於外界關注,政府會否提早叫停餐飲及零售業輸入外勞,或減少外勞名額,孫玉菡回應,政府批出的第一批外勞配額為期兩年,至明年初完結,政府會按原定計劃,待明年初完成檢討,再決定下一步計劃。
加強配對 保障本地人就業
飲食業職工總會名譽會長郭宏興回覆《大公報》查詢,歡迎政府就有關政策作出微調,有助增加本地工人優先就業。他又透露,自從推出輸入外勞政策後,現時行內越來越多出現「長工時薪制」情況,不少樓面職工及侍應的工時減少,收入對比兩、三年前減少三分之一,以侍應為例,現時月薪平均僅剩12000元。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回覆《大公報》查詢時分析,現時是經濟轉型期,失業率短期內仍會上升,部分失業率6%或7%的行業,政府可以採取「按行業性輸入外勞,收輸入外勞的稅項」,將有關收入支付予聘請本地工人的僱主,作為政策傾斜予本地行業。
民建聯人力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認為,香港面臨經濟轉型,失業率持續波動,期望政府一併公布更多措施修補「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機制漏洞,並加強本地勞工優先就業,包括應按各行業及工種的就業及失業數據,動態調整不同工種的申請配額,更精準地符合市場需求,優先保障本地居民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