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葉昌澄回憶母親思念昌桐哥哥的情景時哽咽抽泣/史兵攝
葉昌澄回憶說,「1970年冬,母親不幸中風失語,病危之際,仍思念在台灣的兒子,只好在孫兒識字的小黑板上寫着:『桐』字。哥哥過去從海校寄回家中寫有『葉昌桐』名字的褥套,母親非常珍惜着用,從不離身,至死都手攥着不放。」
說到這裏,已屆八旬的葉昌澄難過地哭了起來。
當時,葉昌澄家住廈門鼓浪嶼福建路22號一座三層小樓裏。母親去世後,葉昌澄特意把母親的骨灰葬在鼓浪嶼東岸的山崗上,面對台灣海峽的一片密密相思林中,為的是讓在墳墓中的母親日夜都能望着台灣,看見兒子。回憶到此,葉昌澄再度哽咽,泣不成聲。
2000年秋,在大哥葉昌桐的資助下,葉家祖墳遷到福州三山陵園,葉昌澄也將母親的骨灰帶回福州,葉落歸根,與父親合葬一起。2006年11月,葉昌桐攜一家祖孫十口從台灣回到故鄉福州,祭祖會親。兄弟兩人在父母的墓前禱念追思,告慰九泉下的雙親大人: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們一家人終於團聚在一起了,咫尺海峽已不再是天涯,但願兄弟永遠不再兵戎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