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台將領兄弟失散50年重逢

時間:2017-11-16 03:16:45來源:大公網

  圖:2006年葉昌桐(右二)、葉昌澄(右三)兄弟與族人在福州三山陵園的祖墓前祭拜/受訪者提供

  1987年11月2日,台灣方面開放老兵返鄉探親、旅遊,兩岸關閉了38年的交往大門從此打開。然而,正當數以萬計的老兵潮水般湧回大陸省親祭祖的時候,身處台灣海軍上將總司令高位的葉昌桐卻只能望斷鄉關,有家難回。1993年5月,葉昌桐的胞弟葉昌澄終於得以從廈門輾轉香港赴台探望哥哥。分隔了整整50年的兄弟二人在台灣重逢,悲喜交集。尤其在談到1958年「八二三金門炮戰」時,葉氏兄弟才知道彼此曾隔着海峽炮擊對方,不禁感慨萬千。/大公報記者 史兵

  1927年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成立,葉昌桐、葉昌澄兄弟的父親葉永洛到武漢黃埔分校擔任少校軍醫,抗日戰爭中曾任國軍第八十師醫院外科主任,1940年因積勞成疾不幸辭世。1943年初,葉昌桐考入由福州馬尾遷往貴州桐梓的海軍學校,葉昌澄和母親一直把哥哥送到南平汽車站,原以為哥哥在海校「八年四」學期(海校學制是八年四個月)畢業後就能相見,誰想到這一別竟是整整50年。

  闊別親人五十年

  哥哥走後,葉昌澄與母親相依為命。開始幾年母子兄弟間雖不能見面,但還能互通信息,哥哥會把節省下來的零花錢、香皂和舊衣被寄回家中,弟弟也在信中向哥哥匯報學習情況。遺憾的是,一九四九年葉昌桐隨國民黨海校遷往台灣高雄後,兩岸隔絕,從此音訊全無。

  1987年11月台灣開放老兵返鄉探親時,葉昌桐已是台灣海軍上將、「國防部副總參謀長」,次年即升任「海軍總司令」。雖然不能回家探親,但葉昌桐的內心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母親和弟弟。他先後三次委託在台灣經商的表兄和已經退役的堂哥、同事回福州幫助尋找親人,終於在廈門找到了弟弟葉昌澄一家。

  1993年5月,已經從廈門市勞動局辦公室主任崗位離休的葉昌澄,終於盼來了攜夫人赴台探望哥哥葉昌桐的時刻。經由香港轉機飛往台北,當葉昌澄攜夫人王仁山從桃園機場走出來時,一眼就認出了早已等候在此的昌桐哥。兄弟相見,不勝悲喜,相擁之際,竟無語凝噎,惟有淚千行:從1943年離家到1993年相見,兄弟二人分別了整整半個世紀!而他們的母親早已不在人間了。

  在台省親半個月期間,時任台灣「三軍大學」校長的葉昌桐在忙完公務之餘,幾乎所有時間都與弟弟在一起,敘舊談今,細問彼此。

  相互炮擊命運弄人

  兄弟倆在交談中得知,原來1958年「八二三金門炮戰」時,他們兄弟二人還曾經發生過隔着海峽炮擊對方的故事。葉昌澄告訴記者:「八二三金門炮戰」時,他在解放軍31軍高炮營擔任防化指導員,參加了這場著名的炮戰。當時,解放軍的前線指揮部所就設在廈門市的雲頂巖上,與對面的大、小金門島及其附屬島嶼隔海相望,近在咫尺。雲頂巖東南側的次高峰叫磨心山,就是解放軍31軍直屬高炮營指揮所所在地。「那天下午五點三十分,震撼世界的炮擊金門戰役就是在磨心山下這一帶到晉江圍頭一線沿海拉開序幕的。炮擊開始前半小時,我從瞭望孔向金門望去,只見晴空萬里,波平浪靜,海天一色,偏西的陽光正好由大陸方向直射大小金門島,對我方的炮擊十分有利。相反,對岸守軍處於逆光,妨礙了他們瞄準射擊。而且炮擊時正逢周末,蔣軍在吃晚飯,鬆散無備。」

  葉昌澄回憶說:「第一陣炮擊分為三波,六百多門大炮共發射了三萬多發炮彈。第一波炮擊停下後,我從前沿指揮所的瞭望孔向金門方向望去,只見炮火硝煙已把金門島完全籠罩,情形十分糟糕。後來知道,當時金門防衛司令部正在『翠谷』廳舉行宴會,炮彈突如其來,而且像長了眼睛一樣直奔『翠谷』,金門防衛副司令官趙家驤等三名將領身負重傷,不治身亡,參謀長劉明奎亦負傷,司令官胡璉命大,早出來十秒鐘也就『報銷』了。二十分鐘後,金門蔣軍炮兵開始還擊,發射炮彈二千餘發,但很快就被我方壓制。大規模的炮擊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僅第一陣炮擊就斃傷金門守軍中將以下官兵六百餘人,擊斃美軍顧問兩名,擊傷台海軍『台生』號中字型坦克登陸艦改裝的貨輪,摧毀了島上大批軍用設施,並嚴重破壞了其通訊系統。第一階段的炮擊持續了四十四天,炮戰規模之大、時間之長、炮火之猛,均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罕見的。」談起當年那場炮戰的情形,葉昌澄今天依然記憶猶新。

  可是,葉昌澄當時怎麼也沒想到,他的哥哥葉昌桐也參加了這場炮戰。「據桐哥說:當時他在台灣海軍任少校軍官,奉命運送美國援助的8吋自走榴彈炮到金門,該炮在後來的炮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兄弟兩人一個是解放軍炮兵,一個是國民黨海軍軍官,竟然隔着一道淺淺的海峽相互炮擊,可謂命運弄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