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大項目納國家空間科學任務

時間:2017-03-18 03:16:31來源:大公網

  圖:1月18日,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正式交付使用。圖為「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與阿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平台建立天地鏈路/資料圖片

  通過觀測全天射電頻譜探索宇宙黑暗時期、聚焦太陽系和生命起源的小天體探測、系外行星大氣紫外探測、空間微生理系統的3D打印……中科院17日公布80個入選空間科學任務,其中香港大學提供的伽馬射線空間探測衛星成功入選。這一項目計劃利用伽馬射線成像,進行暗物質粒子的間接探測。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表示,「香港入選項目不錯,會得到支持。」/大公報記者周琳北京報道

  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2016年12月開始遴選空間科學任務概念,面向全國科研人員徵集「任務單」。來自衛計委、航天科技集團、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香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54家單位的科技工作者提交了應徵建議136份。

  選出80個空間科學任務

  建議書涵蓋了空間科學全部學科領域,包括空間天文18份、太陽物理10份、空間物理19份、行星科學17份、空間地球科學10份、微重力科學21份、空間基礎物理5份、空間生命科學15份和其他領域21份。經過評審,39家單位的80份科學任務建議脫穎而出。

  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介紹,本次徵集的空間科學任務概念建議必須由中國科學家自主原創提出,面向空間科學學科前沿,並有望在基礎科學前沿孕育重大科學突破。

  「十二五」期間,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已成功發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取得初步科學成果。吳季表示,此次入選項目既瞄準了宇宙大爆炸過程中的黑暗時代,也瞄準了能譜測量的空白點。而未來的發射衛星將從這80個項目中誕生。

  對於香港科學家提出的建議,吳季對大公報表示,這一項目利用高空間分辨率、時間分辨率的伽馬射線成像,進行暗物質粒子的間接探測,以期取得基礎科學領域原創突破。「香港入選項目不錯,會得到支持。」吳季說。

  「十三五」發射5科學衛星

  目前,「十三五」空間科學任務已全面啟動,中科院將爭取在2020年前後,發射愛因斯坦探針、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磁層─電離層/熱層耦合小衛星星座探測計劃、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等多顆科學衛星,在地球空間耦合規律、引力波電磁對應體探測、全球變化與水循環、太陽磁層與爆發活動關係等方面取得原創性成果,實現我國空間科學衛星系列的持續、健康發展。

  吳季表示,下一步通過遴選的項目將開展為期6個月研究,繼續完善任務概念,並有機會通過進一步遴選,獲得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二期)預先研究項目和背景型號研究項目的支持。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