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天壇腳下藏殺戮實驗場

時間:2016-12-09 03:16:39來源:大公網

  圖:位於天壇西南角的神樂署位置較為偏僻,遊人不多\大公報記者譚笑攝

  走進北京天壇,一路上蒼松翠柏,遊人如織。比起天壇最著名的祈年殿,位於天壇西南側展示宮廷禮樂的神樂署,遊人並不算多,更不起眼的,是纏滿爬山虎的北牆上一塊大理石紀念牌。隱藏在紀念牌寫着的「侵華日軍細菌部隊遺址」字樣背後,是侵華日軍北京甲字1855細菌戰部隊所犯下滅絕人性的罪行,成千上萬的戰俘和平民就是被這裏製造的病菌和進行的人體實驗殘害致死。\大公報記者周琳、譚笑北京報道

  日本在侵華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相繼秘密地在華建立五支細菌戰部隊,其中總部設在北京的甲字一八五五部隊建立於一九三八年,編制一千五百人,分部遍及華北各地,是繼七三一部隊之後在中國建立的第二支、也是華北地區最大的細菌戰部隊。一九四三年,一八五五部隊在北京龍鬚溝、崇外大街等地散播霍亂病菌,導致三千餘人患病,一千多人死亡。時過境遷,龍鬚溝早已改名為金魚池,這段過往也隨之沉澱。

  細菌數量「可把全人類殺光」

  今年八十一歲的侯璽,是崇文區地方志的編委。一九九二年他和同事在修第一輪區志時查閱檔案發現的這支部隊。「當時很驚訝,很多北京人都不知道有這麼個部隊。」他們當即走訪天壇神樂署和附近的區民,並搜集報刊、檔案資料。

  「華北甲字一八五五部隊就是披着『衛生防疫』外衣的殺人魔鬼部隊。」侯老回憶,華北甲字一八五五部隊對外稱第一五一兵站醫院,定員一千五百人。當年實地考察時他發現,其本部和第二課佔地面積相當大。包括現在的中國醫藥生物製品檢定所、天壇神樂署、北京口腔醫院、北京天壇醫院及部分居民區。

  「當時日軍建了大批房屋,包括七棟病房、一百多間工作室、七十多間小動物室和儲存各種劇毒菌種的一百九十二平方米的地下冷庫。」侯老指,「神樂署的物件都是解放初發現的,主要是培養細菌的六個試管,有五個在發現時還有殘留毒品,另外發現三口高兩米、長一點五米、寬八十厘米的大滅菌器。」

  神樂署的發現讓日本在京散布霍亂的罪行得以證實。日本戰俘長田友在一九五四年筆供中寫道,正在細菌室值班的某軍醫中尉曾指着培養器向他講解稱,「這裏面培養着難以計數的霍亂菌,可以一次把全人類殺光。」

  霍亂盛行滿城飄血腥味

  北支甲散布病毒的主要地區在北京南城,包括崇文門外大街、東花市和龍鬚溝地帶。由於時間久遠,當年幸存的北京人尋訪十分困難。今年七十二歲家住天壇南里的劉瑞金記得已故的父親曾提及這段過往。「當時父親印象最深的是部隊周圍戒備森嚴,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有衛兵、狼狗守衛;當時有些居民發現附近有血腥味兒,是日本人為了培養細菌用了大量的血粉,一直到解放後,天壇附近下雨天水一泡還能聞見血腥味。」

  據北京市崇文區地方志辦公室的調查,細菌戰部隊於一九四三年上半年夏天在北京城內水井等處散布霍亂菌,當時的偽北平《新民報》報道,截至十月底,全北平市發現霍亂患者二千一百三十六人,死亡一千八百七十二人,「路倒」死亡—即走在路上時突然倒下不起的人有九十二人。

  不久,軍醫大佐命令二千名華北衛生部下士官對北京市內市民進行檢索霍亂菌,強制檢查了屍體七百五十具,把重患者封鎖在家裏禁止出入,屠殺了中國人民三百名。

  侯老告訴記者,幾年前華辰拍賣行影像部曾拍賣有關該部隊的老照片,這是國內首次出現這支日軍細菌戰部隊的影像資料,據傳影像資料中有不少製作細菌的細節照片,而侯老則認為,這些照片很有可能是日軍中高級別人士拍攝的。但是在拍賣後,華辰拍賣行並沒有透露買家信息,這組照片也隨之「流失」,不得公之於眾。「這些資料是證明日軍在京城犯下的罪惡行徑最有利的證據,如今在拍賣後卻悄無聲息,實在是可惜。」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