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強腦科技的講解者,也是一名仿生腿的使用者。
在「杭州六小龍」之一、強腦科技的展廳,「Customs YES青春杭行─科技創新與抗戰精神考察團」一行五十名香港學生圍攏成一圈,專注聆聽工作人員講解最新一代仿生智能義肢技術。來到仿生智能機械腿的展台,一名身穿白T恤、黑色長褲、身形健碩的男子開始走出來講解。他語氣自如、動作利落,沒人想到,他原來不僅是一名工作人員,更是一名仿生腿的使用者。
「穿上長褲,其實路人很難察覺我的腿有問題。」他笑着說,隨即大方地捲起右褲管,露出一截泛着金屬光澤的黑色機械義肢。在失去右腿之前,他是一名健身教練。「對一個熱愛健身的人來說,失去一條腿曾讓我很自卑,總想遮掩。」他坦言。市面上的普通義肢,多會在走路時出現輕微跛行,一眼便能看出。
根據路面環境自動調節
如今該男子佩戴的這款仿生機械腿,搭載AI動態調節系統,可根據遇到的草地、樓梯或是坑窪路面等環境,自動調整支撐力和平衡感。「比如上樓梯時,膝關節阻尼會自動增強,減少滑倒風險;腳底失衡時,系統會在0.1秒內加大支撐,防止摔倒。」他邊說邊演示行走,步伐流暢自然,幾乎與常人無異。
被問到是否希望外觀更接近真腿,該男子笑了笑:「技術上完全沒問題,公司也在優化仿生腿的美觀度。但我個人更喜歡這種帶點『賽博朋克』的感覺。更重要的是,我覺得這條仿生腿是我克服了自己的缺憾的證明。」他向港生們透露道,自己如今每天依然堅持健身,肌肉量可能比普通人還多。「這條腿曾經是我最脆弱的地方,現在已經變成了我更強大的證明。」
在場的香港大學一年級學生戴文諾深受觸動:「普通人偶爾健身都難以堅持,他卻能一直鍛煉,保持着健美的身材,讓人敬佩。這種意志力亦讓我明白,身體的限制,並不代表人生的限制。這次參訪也讓我感受到人類智慧及科技結合如何真正改變人的生活,成功把身體限制轉化成了克服缺憾的證明,為殘疾人士創造全新人生。」\大公報實習記者黃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