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希望能將創業帶回台灣」

時間:2016-11-30 03:16:40來源:大公網

  圖:今年8月,台灣青年創業孵化基地在福建福州揭牌成立,近40家台青創業企業入駐 中新社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台生到大陸高校就讀,從陌生、好奇,到相識、相熟,這些來自海峽彼岸的年輕人,成為兩岸交流中的特殊群體。有台生形容,身臨其境後對大陸的固有印象大有改觀,而這無疑證明了,加強教育交流是避免淺淺海峽成為文化鴻溝的重要途徑。對於「5.20」後兩岸政冷經涼,大陸台生也不無憂慮,更期盼兩岸關係能夠緩和:「希望有天能將創業項目推廣回台灣。」

  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

  「謝謝你們的鼓勵!」在創業比賽路演結束後,台灣學生馮櫳儀一到後台便興奮地和同伴碰拳。今年是她在大陸唸書第四年,為了實現創業夢已經參加過大大小小各類比賽。像阿儀一樣到大陸唸書、築夢的台生越來越多。有台灣學生形容,在大陸讀書生涯是「先苦後甘」,畢業後這裏就成為和朋友一起拚搏的樂土。

  港台生創業 項目估百萬

  「來到大陸,印象最深是──這邊學生唸書超拚的!」留着一頭長髮、臉上掛着開朗笑容的馮櫳儀說,當初敢隻身到大陸唸書,全憑國中(初中)老師的一句鼓勵。「在我猶豫時,老師反問我:『你想先苦後甘還是先甘後苦?』在大陸上大學會比台灣累很多,但你畢業找工作就能感受到四年刻苦學習的收穫。」阿儀思前想後,最終放棄考台灣大學的機會,選擇到廣州的中山大學唸書。

  回顧在校3年時光,她發現當初老師所言非虛。「這邊學校有很多講座等學術交流活動,氛圍很好,在台灣可能更多的是晚會和派對。」阿儀說。

  阿儀大學同學來自五湖四海,她參與遊戲創業項目「口袋飛車」,團隊成員也有來自香港的同學。「大陸創業不僅有很多政策補助,對台生也很照顧。更重要是鼓勵大家在互聯網領域創新創業。在台灣雖然也有創業比賽,但多數項目都是開餐廳、飲料店。」阿儀自豪地介紹,自己的創業項目已經在網絡上預售金額累計達百萬元人民幣,並且簽下美國的訂單。

  面臨畢業 尤盼兩岸緩和

  像阿儀一樣,願意赴大陸求學的台生越來越多。台北海洋技術學院校長唐彥博提供的數據顯示,台灣有45%學生有意到大陸讀書,已有超過1萬名的台生到大陸讀大學。大陸接收台生最多的高等學府暨南大學形容,近年台生數「增長迅速」,為此還特意設置「台灣班」。截至今年9月,暨大共有886名台灣在讀學生。而在2013年,台生報考暨大本科的人數僅為370多人。

  除了大學生外,還有年齡層更廣的台生群體星羅棋布地在大陸學校就讀。台商子弟學校是大陸專門為台灣籍高中以下學生所設立的私立學校,需持有台灣戶籍才可入學。大陸目前共有3所台商子弟學校,當中以創立16年的東莞台校歷史最為悠久。

  「台校創校的目的,是讓台商沒有後顧之憂,家人團聚,享天倫之樂。」東莞台校校長王天才對記者表示,目前東莞台校擁有從幼兒園到高中2500名學生,當中9成以上都住校。台校畢業生每人有兩張畢業證書,大陸、台灣各發一張;台校學測成績也被大陸認定,可申請大陸大學。

  「每周會跟家人爬山,這邊的生活很舒適。」今年17歲的徐郁文,明年將從東莞台校畢業,目前正備戰美國大學升學考試。由於父親在廣州辦廠,徐郁文自小在大陸長大,她坦言,「不希望兩岸關係惡化影響大陸台生的校園環境。」

  同樣在明年將面臨畢業後抉擇的阿儀早已下定決心:「留在大陸!」她感慨說,唸書時認識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讓懷揣創業夢想的她選擇留下。

  然而,阿儀對於未來也有一絲掛慮:「畢竟即將離開校園,作為學生更希望兩岸關係能夠緩和。」她躊躇滿志地說,「希望在商業往來上可以更活躍。因為我很希望有天能將創業項目推廣回台灣。」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