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國新「土特產」/雲南破冰 改寫牛油果「全進口」歷史

時間:2025-10-11 05:02:48來源:大公报

  圖:牛油果營養好價值高。

  「這顆果子有180克,外形好,沒有擦傷,是精品果,再過幾天等它乾物質含量達到22以上,就可以採摘上市了」,在雲南省普洱市孟連縣娜允鎮南雅村牛油果基地裏,種植指導員洪文斌介紹到,孟連牛油果從地裏採摘到供應到北上廣等市場,72小時便可以實現,也正因如此,果子能在樹上「長到最佳狀態」,這是「樹上熟」的孟連牛油果相比進口牛油果更加香糯的「秘密」。

  位於中國雲南邊陲的孟連,與「世界牛油果之都」墨西哥烏魯阿潘市幾乎同緯度,2007年種下第一棵樹後,經過多年探索,實現了本土化種植。全縣牛油果種植面積達12.21萬畝,佔全國種植面積的一半以上,全國產量的80%,使牛油果成為了又一個名副其實的中國「新土特產」。\大公報記者 譚旻煦

  孟連的牛油果種植,始於一場長達十年的「品種攻堅」。2007年起,當地從全球引種牛油果,前前後後試種了100餘個品種,多數表現不盡如人意。但種植專家們始終堅信:孟連就是國內牛油果種植的「天選之地」。

  十年攻堅 首批上市即獲好評

  「孟連光照充足、氣溫適宜,尤其是喀斯特地貌的土壤 ─ 蓄水能力弱,剛好滿足牛油果『需水但怕積水』的根系生長要求。」洪文斌道出了孟連的「先天優勢」。經過十年篩選與馴化,當地終於找到適配的品種。2017年,首批孟連產牛油果供應國內市場,憑藉優質口感收穫大量好評,一舉終結了我國牛油果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

  從2014年啟動規模化種植,到2018年在全縣推廣,孟連牛油果產業迅速壯大:目前種植面積已達12.21萬畝,2024年產季產量1.95萬噸;2025年產季果子在10月初開採,預估產量將達2.05萬噸,能替代15%的牛油果進口份額。

  走進南雅村牛油果基地,滿枝的果實進入採收季。洪文斌從樹葉間摘下一顆果子:「其實現在採也能吃,但我們要等乾物質含量達到22% ─ 那時候的口感才是最好的。」他解釋,乾物質是指食材去除所有水分後剩餘的固體成分,其中包含脂肪、糖分等核心營養物質,是衡量牛油果口感和品質的「黃金指標」。通常乾物質含量在22%-25%之間,牛油果的口感最綿密、風味最濃郁。

  「以前大家買的進口牛油果,因為要經過長途海運、長時間儲存,根本沒法等樹上乾物質達標再採。」洪文斌說,而國產牛油果憑藉72小時的「極速運輸」,把運輸時間縮到最短,讓「樹上熟」從消費者的期待變成了現實 ─ 這也是如今大家偏愛這款國產果的核心原因。

  研發自主品種成未來重點

  從「全進口」到「國內銷」,孟連牛油果已經實現了一次突破,但當地並未停下腳步。目前,孟連種植的牛油果以哈斯品種為主,搭配12個早中晚熟進口品種,雖能滿足市場需求,卻仍缺少「中國自主品種」。

  「牛油果這品種,我們都叫它『調皮男孩』。」 孟連縣產業投資集團副總經理秦國偉笑稱,不僅種植、管護技術複雜,想馴化或培育新品種更是難上加難。

  不過,自主創新的步伐已經邁開:2024年,孟連引進熱研2號、熱研5號、熱研6號進行試種;2023年,「孟連牛油果」成功申報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牛油果品種,已經是我們的重點計劃。」秦國偉說,「雖然培育需要時間,但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能吃到帶有『國產芯』的牛油果。」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