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十四五」期間,中國AI發展之迅猛,舉世矚目。圖為宇樹機器人在第四屆全球數貿會上進行搏擊表演,吸引眾多觀眾觀看。\大公報記者俞晝攝
開源讓AI有了無限的可能,而在中國,這些可能正從設想逐步落地:具身智能走出實驗室,新的操作系統正在被重寫,AI應用不斷賦能各行各業,互聯網也因開源煥發新動能。「十四五」期間,中國AI發展之迅猛,舉世矚目。
近日,全球最大AI開源社區Hugging Face公布榜單,排名前十的開源大模型中,中國佔據了九席。10月13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評選的「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正式發布,DeepSeek開源大語言模型入選,DeepSeek時刻光芒四射。可以說,中國的開源大模型正以「集群式」的崛起,重塑全球AI版圖。香港背靠祖國,與內地互聯互通融合發展,引進AI頭部公司、技術和人才,把握AI經濟黃金機遇。\大公報記者 俞晝
近年來,中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2017年7月,中國印發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2021年「十四五」規劃明確要壯大人工智能產業;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用人工智能推動產業升級;今年8月印發的《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提出,加快形成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新形態。
人工智能領域的「中國速度」有多驚人?記者查到了一組數據:中國的人工智能企業5年前有1400多家,現在已逾5000家,相當於平均約11小時就有一家人工智能企業誕生。中國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專利數已經佔全球60%,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創新指數穩居世界第一梯隊。在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上,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透露,中國已建成3.5萬餘家基礎級、6300餘家先進級、230餘家卓越級智能工廠,以及11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17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範區。中國已成立總規模6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國家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累計研製人工智能核心技術領域標準240餘項,推動產業生態持續完善。
阿里通義千問 能聽會說懂寫
在2025雲棲大會上,阿里雲CTO周靖人接連發布了七款大模型技術產品,覆蓋語言、語音、視覺、多模態、代碼等模型領域,在模型智能水平、Agent工具調用以及Coding能力、深度推理、多模態等方面均實現突破,引發海內外廣泛關注。其中,阿里開源通義千問3的Qwen3-Omni作為最新開源全模態大模型,可處理文本、圖片、語音和視頻四種不同類型的數據,在音頻與音視頻能力方面獲得32項開源最佳性能SOTA,像人類一樣會「聽、說、寫」,一經發布便榮登Hugging Face(全球最大AI開源社區)全球前十開源模型榜單的榜首位置。
Qwen3-Omni在實現強勁音頻與音視頻能力的同時,單模態文本與圖像性能均保持穩定,這是業內首次實現這一訓練效果。過去,需要通過幾個模型協同才能完成的複雜指令,現在Qwen3-Omni一個模型即可實現,全方位改善了用戶與AI的交互體驗,未來將可部署於車載、智能眼鏡和手機等場景,應用廣泛。
中美頂級AI大模型 性能幾乎「零差距」
不久前,由全球知名AI科學家李飛飛教授領銜的史丹福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發布了最新一期的《2025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報告顯示,中美兩國在頂級AI大模型性能上的差距已從2023年的17.5%急劇縮小至0.3%,幾乎實現了性能上的「零差距」。
10月13日,經由全球徵集提名、專家遴選推薦、公眾問卷調查、評選委員會審議確定,由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評選的「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在「2025年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全體大會暨全球工程大會」上正式發布,DeepSeek開源大語言模型入選。通過先進算法架構和開放協作生態,DeepSeek開源大語言模型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普及與行業深度融合,為資源受限條件下探索通用人工智能開闢了新道路。憑藉領先的模型性能、開放共享的架構體系和快速落地的工程化能力,DeepSeek迅速成長為全球增長最快的人工智能應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