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主辦的「領航『9+2』·首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暨頒獎典禮」今日(19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聯辦副主任仇鴻、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編輯李大宏等多位嘉賓出席論壇並致辭。國安公署副署長李江舟、政制與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等嘉賓出席。
李大宏致辭時表示,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新形勢面臨新機遇,新任務帶來新挑戰。要想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就必須打造中國經濟的新增長極,為中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增創新優勢。粵港澳大灣區無疑是承擔這一重要角色的不二之選。去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就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擘劃發展藍圖,描繪美好未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李大宏就如何推動大灣區肩負起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使命,發揮好國家改革發展試金石的作用,領航「十四五」,實現大作為,作了四個方面的重點闡述。
首先,應在「一國兩制」框架內凝聚共識,減少制度摩擦,消除體制障礙,形成和衷共濟、合作共進的發展共同體。粵港澳大灣區面臨一個國家之中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差異的格局,灣區發展不但需要萬馬奔騰、百舸爭流,更需要高端引領、錯位謀劃,需要強化互利多贏、互補聯動、共建共用的發展思維,共建高端平台,共組「航母編隊」,形成「一國兩制」框架下的發展共同體,以集群聯動態勢形成世界一流的競爭力。
其次,應着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增強核心引擎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力。大灣區未來的發展,應把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作為重中之重,在原創性技術、引領性設計以及國際化創新服務上下功夫,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再次,應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體系優化升級。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製造業門類最全、產業鏈最豐富、市場化最活躍的城市群,當前應擯棄早期「前店後廠」式的以資源要素對接為主的合作模式,探討如何在競合中走向價值鏈中高端的產業合作,圍繞網路通信、人工智慧、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重點領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先導區。
最後,應充分發揮好港澳特區的優勢和作用,加快推進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港澳特區融入國家發展的重要實踐,是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有機結合起來,把維護中央的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起來,把國家所需和港澳所長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港澳長期繁榮穩定的多贏之舉。
李大宏指出,不久前勝利閉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決議》。當中明確提出,支持港澳鞏固提升競爭優勢,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此同時,會議也高票表決通過了《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是維護香港政治穩定和政權安全的治本之策,是提高政府治理效能的必由之路,有利於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有利於「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李大宏表示,相信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和選舉制度完善這兩大舉措護航之下,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和營商環境都會進一步改善。香港將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擁抱國家「十四五」規劃,抓住更多機遇、發揮更大作用,一步一個腳印開創發展新局面。
李大宏認為,在此關頭,需要我們與時俱進、眾志成城,凝聚成推動大灣區進一步融合發展的磅礴力量。作為市場經濟中最寶貴的生產要素,企業家正是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一個重要群體,是推動經濟發展、創造社會財富的重要驅動力。
去年7月的企業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列舉了我國近代以來愛國企業家的典範,第一個被提到的是江蘇籍的張謇。隨後在赴江蘇考察期間,總書記又專門來到張謇創辦的南通博物苑,了解張謇實業救國、發展教育、熱心公益的事跡,稱讚張謇為「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愛國情懷、社會責任、奮鬥精神,這正是張謇事跡打動人心的關鍵所在,也是優秀企業家身上應該具備的精神特質。習總書記對張謇的高度讚揚,體現的正是對當代企業家的殷切期望。
李大宏最後強調,大浪淘沙,始見真金。今天我們主辦此次活動,就是希望通過表彰在灣區建設進程中貢獻突出的各界翹楚,進一步弘揚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奮鬥精神,呼喚更多企業家增強愛國情懷,敢於創新,甘於奉獻,以更加積極的姿態,為「中國號」巨輪駛入新時代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