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梁振英籲年輕人向外闖

時間:2017-07-30 03:15:13來源:大公網

  圖:(左起)龍願兩岸交流中心主席陳嘉敏、新世界集團執行董事紀文鳳、立法會議員馬逢國、中聯辦副主任陳冬、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兩岸匯智基金會名譽顧問顧明均、中聯辦台灣事務部部長唐怡源、兩岸匯智基金會召集人梁雄光,以及新青年論壇召集人鄧詠駿主持論壇開幕典禮 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昨日在「2017兩岸及港澳青年發展論壇」上表示,隨着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和蓮塘/香園圍口岸在明年年底前相繼落成,這三項重要基建項目將有助加強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聯繫,促進客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他又期望,粵港澳大灣區能夠成為兩岸及港澳年輕人實現夢想的平台,勉勵年輕人走出「Comfort Zone」(舒適區),到外面闖一闖。

  大公報記者 許嘉信

  「兩岸匯智基金會」和「龍願兩岸交流中心」主辦的「2017兩岸及港澳青年發展論壇」,昨日在柴灣青年廣場舉行,今年論壇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主題。出席論壇開幕典禮的主禮嘉賓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中聯辦副主任陳冬、中聯辦台灣事務部部長唐怡源、兩岸匯智基金會名譽顧問顧明均、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立法會議員馬逢國、新世界集團執行董事紀文鳳、龍願兩岸交流中心主席陳嘉敏、兩岸匯智基金會召集人梁雄光,以及新青年論壇召集人鄧詠駿。

  香港在大灣區地位更突出

  梁振英在主持論壇開幕典禮後進行專題演講,向在場200多名來自兩岸及港澳的年輕人,講述大灣區最新發展情況。大學時期修讀建築測量系的梁振英,先以其年輕時的經歷為開場白。他說,自己在40年前,即23歲時從英國學成歸來後,便坐火車經羅湖口岸到深圳,了解當地發展,當時未有什麼商機。經過多年發展,深圳已從當年一個「小漁村、小農村」,發展為現時全國人均GDP最高的地方,足見內地發展速度之快。

  梁振英續稱,到明年年底之前,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將有三條「大動脈」開通,包括以「一地兩檢」方式便利市民往來香港與內地的高鐵香港段、作為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的港珠澳大橋,以及即將成為香港與深圳之間第七個陸路口岸的蓮塘/香園圍口岸,將令香港在大灣區城市群中的地位更為突出。他相信,上述三項基建的落成,有助香港與其餘十個大灣區城市的「生產要素、生活要素流通得更好、更快,時間成本更低。」

  梁振英強調,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達6600萬,比全英國人口還要多;其經濟總量更與韓國和澳洲相近,相信香港能夠與澳門和內地各城市互補優勢,尋找發展機遇。他又表示,在發展創科產業方面,香港與其他大灣區城市能夠扮演不同角色,認為香港的法治和對知識產權的保障,有利培養創新理念;深圳有能力將一個創新理念快速地做出「原型」;其他城市則在批量生產方面具競爭力,「從0到1,在香港;1到100,在深圳,100到100萬,在大灣區其他城市。」

  此外,梁振英又勉勵青年要走出「Comfort Zone」,不要只着眼於自己生活和成長的地方,要勇於到外面闖一闖,期望年輕人能夠在國家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之下,實現自己夢想,並為自己和國家打造更美好未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