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綜合新華社、微信公眾號「北京新聞廣播」報道:近日,知名企業家羅永浩在社交媒體發文,吐槽內地知名連鎖餐飲品牌西貝菜品「幾乎全都是預製菜,還那麼貴」,呼籲強制餐館註明預製菜使用情況。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回應,稱國家標準中中央廚房配送菜餚不屬預製菜,西貝「沒有任何一道預製菜」,並表示將起訴羅永浩損害商譽。
新華社昨日發表文章,題為《記者來信:討論預製菜時,我們在關心什麼?》文章指出,預製菜話題備受消費者關注,各方討論背後是消費者對於知情權的關切及對提高餐飲質量的訴求。餐飲從業者們應思考,預製菜如何更好輔助行業發展,成為令人安心的美味。專家及業內人士認為,標準化、透明化、創新化發展,是預製菜產業的未來之路。
預製菜到底是什麼?
去年市監總局等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加強預製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預製菜是以一種或多種食用農產品及其製品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調味料等輔料,不添加防腐劑,經工業化預加工(如攪拌、醃製、滾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製成,配以或不配以調味料包,符合產品標籤標明的貯存、運輸及銷售條件,加熱或熟製後方可食用的預包裝菜餚。
大型連鎖餐飲企熱捧?
大型連鎖餐飲企業中使用預製菜十分常見。一是許多商場門店對於明火使用、肉類處理都有限制,使用預製菜或中央廚房配送的半成品符合相關安全規定;二是一些涼菜配菜或需醃製的菜品輔料等,使用預製菜不僅節省成本且風味更足,能加快上菜速度,提高翻枱率。
「預製」等同「劣質」?
一,部分小規模餐飲企業食安難以保障,透支公眾對於預製菜的信任,造成「預製菜」就是「劣質菜」的印象。二,「預製菜」缺乏較為明晰的概念界定,行業發展難以依循統一標準,傳導到消費端就令消費者對預製菜心裏沒底。
預製菜今後如何發展?
近年來,多地採取諸多舉措,助力預製菜行業高質量發展。湖南提出通過構建預製菜冷鏈物流體系、培育預製菜產業品牌、建設綠色優質原料基地等手段推進預製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業內人士建議加快研究國家標準,為預製菜生產、運輸、處理等全流程提供參照。同時,鼓勵相關企業進行創新,在保鮮、乾燥等技術上持續突破,為行業發展賦能。
怎令消費者吃得安心?
業界建議,推進餐飲行業的預製菜告知制度,保障消費者知情權。上海澄明則正(北京)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慧磊認為,有關部門應加快推動預製菜告知制度建設,鼓勵餐飲企業在用餐區域的顯眼處對預製菜使用情況進行標註,有條件的企業也可通過網站、App等為消費者提供查詢渠道,充分保障消費者知情權。對於欺騙消費者使用預製菜代替現炒等涉嫌侵權的行為,應依法督促其對廣告、標語等做出調整,並給予相應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