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特稿/香港流紋質火山岩柱與烏蘭哈達火山群 地球兩傑作

時間:2025-09-14 05:02:35來源:大公报

  圖:6號火山因其獨特的外觀成為今夏最熱的網紅打卡地。\大公報實習記者鍾雨莙攝

  在中國南北兩端,兩處火山遺跡靜卧於截然不同的風景中,香港西貢的流紋質火山岩柱與內蒙古察哈爾右翼後旗的烏蘭哈達火山群,它們如同地球描畫的兩幅傑作,一幅是來自1.4億年前的熾烈深淵,一幅是來自人類文明邊緣的草原烈焰。

  香港西貢糧船灣海岸,一片灰色巨柱矗立於碧海之畔。這些平均直徑達1.2米、最高超100米的六角形岩柱群,形成於白堊紀早期一次驚天動地的火山活動。約1.4億年前,香港東南部一座超級火山猛烈噴發,隨後塌陷成直徑20公里的破火山口。富含二氧化硅的熔岩在此緩慢冷卻收縮,形成全球罕見的流紋質火山岩柱。

  港火山岩柱 世界地質瑰寶

  萬宜水庫東壩成為觀賞這一奇觀的絕佳窗口。1971年水庫建設時,開山取石意外揭開了地質寶庫。扭曲的S形岩柱記錄着遠古火山的威力,深色岩牆則訴說着岩漿再次侵入的秘密。2022年,這片岩柱群更入選「國際地科聯地質遺產地」,躋身全球百大地質瑰寶之列。

  向北飛行兩千公里,內蒙古察哈爾右翼後旗的草原上,烏蘭哈達火山群以另一種姿態震撼世人。30餘座火山串珠狀排布,這些火山年齡最輕者僅約6000歲,是蒙古高原南緣最年輕的火山群。

  「北煉丹爐」即3號火山,錐體完整,登頂步道可俯瞰直徑30米的火山口;「南煉丹爐」即6號火山,則因人為開採形成紫銅火鍋般的獨特剖面。這裏記錄了兩種火山噴發模式:12萬年前的「冰島式」噴發與1萬年前的「斯通博利式」噴發,堪稱「天然火山博物館」。

  兩處地質奇觀面臨迥異的保護課題,香港的岩柱因水庫工程得以顯露,防波堤減弱了海浪侵蝕,使海蝕洞得以保存。步道與導覽團實現科研與教育的平衡,僅假日通行的9A小巴限制着遊客規模;烏蘭哈達火山群則曾因開採建築石料遭嚴重破壞。2012年被學界關注後設立地質公園,草原露營觀星雖具吸引力,卻也考驗管理智慧。

  香港西貢的岩柱如一部石質百科全書,凝固着遠古破火山口的壯烈往事;烏蘭哈達的南北煉丹爐火山則似大地青春期的印記,在草原上投下挺拔剪影。兩處世界級地質景觀跨越時空遙相呼應,見證着地球動力學的永恆脈動。\大公報實習記者楊桂銘

  鳴謝 內蒙古烏蘭察布察哈爾右翼後旗文化和旅遊局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