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石璐杉北京報道:全國政協委員、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主席陳清霞在今年的兩會建議中提出,為積極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加快推進大資料應用,香港可發展為「國際資料港」,吸引國內外企業在香港進行資料存儲、交換和處理,使香港為推動國家數字經濟作積極貢獻,同時在發展「大資料」技術和應用上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
陳清霞指出,世界各地均興起「大資料」的應用潮,而按「十三五」規劃,大資料上升為國家戰略,資料定位為基礎性戰略資源,國家將全面實施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
陳清霞表示,香港在發展「大資料」應用方面可搶佔先機。首先,香港有「一國」和「兩制」的雙重優勢,是亞太區內的金融、國際貿易及物流樞紐。香港亦是國際資料基地的上佳選址,擁有健全的電訊基建設施,而且具備地理上及策略性的優勢,更是區內主要的電訊和互聯網樞紐,有七個海底電纜登陸站,連接十個區域和橫跨太平洋的海底電纜系統,並連接內地全部四家電訊營辦商的陸上電纜網路。四通八達的資料網路系統連接世界各地。此外,香港擁有極其穩健的世界級電力供應網路,完全滿足高端資料中心要求可靠穩定電力供應的最高國際標準。
陳清霞又指,香港具備健全的法律制度,資訊自由流通,資料私隱獲得適當保障,為發展網上業務如內容、媒體、大資料、雲計算及物聯網等,提供合適的環境。香港已成為多家高端資料中心落戶的所在地。據悉,更多的跨國互聯網企業正積極考慮把資料中心落戶香港,以香港作為環球或地區性資料中心的基地。
陳清霞認為,香港可憑着以上優勢發展成為「國際資料港」,積極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加快推進大資料發展。她說,香港可吸引國內外企業在香港進行資料存儲、交換和處理,同時在發展「大資料」技術和應用上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貫徹以「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策略,充分發揮香港作為國家「超級聯絡人」的作用,把香港作為接連內地與國際互聯網的節點城市同時促進內地與香港的資料流動,推動「大資料」及創新的數位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