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知見錄/「脫口秀」的魅力\胡一峰

時間:2025-11-10 05:02:49來源:大公报

  時下十分火爆的脫口秀,其名來自Talk Show,咬文嚼字起來,這種舶來的幽默表演應稱「單口喜劇」(Stand-up Comedy),香港藝人黃子華譯作「棟篤笑」的便是它,與其英文本名「Talk Show」所指反有較大區別。不過,文化傳播中將錯就錯、約定俗成的多了,目見心知足矣,錙銖必較反顯迂腐。

  有句話這樣說,「每個人都能說五分鐘脫口秀」,以此指幽默感人人皆有,或脫口秀表演互動性強,自然是沒錯的。但是,脫口秀有專門技巧,與一些藝術相仿,看似信手拈來、渾然天成,實則千琢百磨,精思巧構。脫口秀之樂人,離不開辛辣的諷刺、風趣的語言,其本根卻仍是對現實生活的感受與提煉。

  很多脫口秀以「吐槽」為賣點,直指生活裏令人鬱悶之癥結,而觀眾愛聽的,是表演者以第一人稱講述「親身經歷」的段子,雖不乏添油加醋的藝術改造,吐自己之槽的「自嘲」精神總是更能令觀眾在代入中獲得「痛的領悟」。比如,童漠男的《尋找王醫生》講述「我」從內捲與自卑中掙脫出來的故事,黑燈「控訴」視力障礙人士遇到的困境,唐香玉諷刺重男輕女現象,內核都是「我」衝破羈絆後對生活的自主定義。

  那些廣受歡迎的脫口秀,每個段子未必很長,段子密度往往很高。當一個接一個段子從演員口中拋出,絲滑銜接,巧妙回扣,合乎邏輯又出其不意。於觀眾而言,觀看體驗很像在手機上刷短視頻,拇指一滑便是一個,很難停下來。脫口秀也是如此,笑的開關一打開,很難剎得住,偶有幾個沒打在笑點上也無妨,繼續聽下去,必然笑開懷。脫口秀的結構和傳統喜劇的起承轉合很不一樣,和它的近親相聲也有不小差別,形成了獨特的「流的美學」,契合快節奏、網絡化時代的欣賞習慣和趣味。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