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1月6日在四川省瀘定水電站庫區拍攝的「引大濟岷」工程取水口大致方位。\新華社
【大公報訊】據新華社報道:有着2000多年歷史的都江堰灌區將迎來新水源。位於中國西部省份四川的「引大濟岷」工程7日正式啟動建設,將調大渡河水入成都平原,為成都平原經濟圈「解渴」。
「引大濟岷」工程總工期為8年,工程穿越西部群山,以自然落差的形式通過綿延260餘公里的隧洞、管線等設施,將大渡河水引至都江堰水利樞紐所在的成都平原。
千百年來,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水利工程把長江支流岷江水引入廣袤的成都平原,造就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隨着中國西部經濟社會迅速發展,成都平原缺水問題愈發突出。
有「千河之省」美稱的四川省水資源總量雖然相對豐富,但時空分布嚴重不均,呈「西豐東缺」之勢。人口、耕地和經濟總量佔四川八成的盆地腹部地區,水資源量僅佔兩成,而人口只佔兩成的川西地區水資源卻佔八成。據相關部門預測,到2030年成都平原經濟區人口將超過4600萬,到2035年成都平原經濟區供水缺口問題將更加嚴峻。
按照設計,「引大濟岷」工程2040年將向都江堰灌區引水13.89億立方米,2050年引水量達15.23億立方米;供水區域涉及成都平原經濟區的成都、德陽、綿陽等8個市的43個縣(市、區),可新增灌面179萬畝,改善灌面591萬畝,供水人口達341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