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在浙江烏鎮舉行的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一大批「黑科技」讓普惠醫療之光照進現實。圖為觀眾踴躍試用「AI中醫」檢測自身體質。\大公報記者王莉攝
「AI+醫療健康」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從實驗室走向尋常百姓,讓高端、緊缺的醫療資源變得觸手可及。正在浙江烏鎮舉行的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從能準確讀取影像報告的大語言模型到復刻名老中醫望聞問切的「AI中醫」,從可監測並提前預警心梗等慢性病的穿戴設備到名醫智能體在線診療,讓極細小癌症病灶也能早發現,一大批「黑科技」讓普惠醫療之光照進現實。\大公報記者 王莉
「一般普通檢查做的都是平掃CT,醫生肉眼很難發現極細小癌症病灶,但通過AI就能捕捉到。同時,在同一張CT影像中還能讀取到代謝性疾病、骨質疏鬆等風險,從而實現『一掃多檢』的目的。」阿里達摩院醫療AI實驗室研究員顧欽元介紹。
「AI+中醫」 幾分鐘獲得調理建議
據介紹,該技術核心在於通過大規模患者CT資料訓練出的AI大模型,再經深度學習,就能放大並識別出肉眼難見的微小陰影,包括胰腺癌、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結直腸癌等多個高發癌種。有觀眾聽完介紹不禁感嘆,「這技術,真的能救命啊。」顧欽元笑着回應:「確實是的,我們在浙江寧波一所醫院篩查了4萬多例,有2例早期胰腺癌是從常規檢查中找到的,其中1例的病灶僅有1.5CM。」目前該技術敏感性達92.9%,特異性高達99.9%,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突破性設備」認定。
中醫在AI加持下則更顯神奇。在八脈「AI中醫」展台前,記者將手放置於電極設備上,通過攝像頭拍攝了舌苔照片,然後根據屏幕提示輸入過往病史,幾分鐘後就得到了一份詳實的評估報告和個性化調理建議。
「我們通過157626份臨床數據和800多萬份樣本訓練出了『中醫診斷大模型+中醫服務大模型』。它承襲了傳統中醫『望、聞、問、切』的精髓。」杭州八脈科技市場部經理范沖說,「我們利用生物電原理,借助電極片獲取氣血、經絡、脊柱、臟腑等身體數據,通過大模型與現有臨床數據對比、分析,給出定量指標。目前已經收到了超15萬份臨床數據,準確率可以達到83.4%。」
名醫智能體 緩解醫療資源緊缺
全球範圍內,急性心梗死亡率約為10%-15%。此次亮相博覽會的「安頓生命預警手錶」,依託自研「天回AI脈診算法」,不僅能時時監測心腦血管數據,還提前3至7天發出預警信號通知佩戴者及家人。「急性心梗前期往往沒有明顯表現,但通過大模型和算法的監測,其實是可以發現異常的。10年時間裏,我們已經預警了4萬例病例,無一誤差。」安頓健康負責人鍾偉表示,「從人工智能應用的角度,我認為全行業都準備好了,國家推動『人工智能+』,在3至5年後,人工智能一定會真正落地到千家萬戶。」
「這個名醫智能體也太好用了吧,從症狀分析到手術意見,甚至術後防護都回答得清清楚楚,有些連我自己都沒想到的問題,它都提醒我了。」在聽完螞蟻集團工作人員對AQ名醫智能體的介紹後,觀眾宋女士激動地對記者說,「你知道這位浙二醫院心血管科王院士的號有多難掛嗎,沒想到現在點點手機,隨時隨地就能找他看病了。今天總算讓我對『智能體』這個時髦詞有具象認識了。對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這種技術創新是最實用的。」
據介紹,AQ基於螞蟻自研醫療大模型技術,可以提供健康科普、報告解讀、就診諮詢、健康檔案管理等100多項AI服務。其計劃與全國百位名醫共同打造AI智能體,形成覆蓋腫瘤、慢性病等領域的智能體矩陣,從而緩解名醫資源緊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