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罰

時間:2016-11-10 03:15:37來源:大公網

  這是一則真人真事,發生在十多年前,主角是位小四學生,他是筆者朋友的兒子。

  事源某次中文默書不及格,老師要學生把錯漏的字詞丶句子抄寫五次,整篇課文抄寫兩次。他回家後嚎淘大哭喊辛苦,媽媽憐惜愛兒,認為他功課太多溫習不足,屬情有可原,故走到學校去質問老師為何「罰得那麼重」,並謂這樣做會令兒子更憎恨老師和中文科,有負面效果,要求老師不要為「小小不及格」而懲罰兒子。

  老師明白這位媽媽的憂慮,但不同意她的看法,並解釋抄寫表面上是罰,但其真正作用是為了加強學生對文字和文章的理解丶認識和記憶,不但有助日後正確運用,順暢表達,更兼具警惕作用,使學生關注如何更有效安排溫習。

  老師說一般人也許太着眼被罰的不悅,往往忽略了罰背後的使命是協助當事者糾正錯誤。學生不及格的理由不盡相同,然而除非個別特殊情況,一般學生如在測試中未達到基礎要求,理應需要接受一種幫助他們達成準則的方法,而抄寫是沿用已久的其中一種較有效的方法,適合大部分學生。老師查詢過學生並不屬於有特殊學習需要者,又了解到學生不及格有多次紀錄,衡量過抄寫的數量後,仍維持要「罰」這位學生抄寫,理由是以抄寫作為基礎訓練是為學生將來着想,希望媽媽鼓勵和支持。

  為體諒學生功課繁多的壓力,老師作了一些調適,容許學生兩星期內交回抄寫。可是媽媽不服老師的罰則,決定為兒子轉讀國際學校。以為是脫苦海從此享受自由學習少功課的好處,原來助長了這位學生不交功課的習慣,拖拖拉拉的學習態度最終無法完成大學課程。

  花了昂貴的金錢,結果養成兒子怕煩、沒承擔、好逸惡勞的惰性。影響深遠的還包括承襲了媽媽不服輸不聽忠言的性格,凡事以個人方便和利益出發,不理他人的感受,即使理虧仍要和人爭拗,最後當然無法適應職場,要老來又生病的媽媽接濟度日。

  年輕人做錯不受罰,身旁又有人鼓動支持,人人果真如此,最後賠上的當然是整個社會的前途。

集仁琛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