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史科增文化史更「貼身」

時間:2016-10-31 03:15:17來源:大公網

  圖:救恩書院多名中一級學生均認為,中史科並非「死背」,現時課堂輕鬆有趣,更有意高中選修中史科\大公報記者劉家莉攝

  教育局就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修訂諮詢今日結束。大埔的救恩書院是三所試行新課程的先導學校之一,中一級正在教春秋戰國部分,集中探討長平之戰,透過影片說明秦國軍隊戰勝關鍵,提升同學的學習動機及互動討論。該校中史科主任陳家維認為,局方課程修訂方向正確,坦言舊有課程內容繁多,「若不修改就只有繼續背書」。他認同,增加文化史及香港近代史等,會令課程更為「貼身」,有助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促請各界持平對待修訂課程。\大公報記者 劉家莉

  救恩書院本學年自編校本教材,在中一級起試行中史科修訂課程,一個循環周共有兩節中史課,每節40分鐘。校方日前邀請記者觀課,主題是透過戰爭看戰國時期的特色,授課內容包括趙、魏、韓標誌的「三家分晉」,並用漫畫講解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及集中討論秦趙之爭的長平之戰,再播放有關秦國士兵的陣式及武器等影片,加深同學印象,更易掌握課程重點。陳老師於課堂上給予三分鐘讓同學分組討論,增加互動及思考機會,期望增加學習興趣,最後亦會要求學生自行到圖書館或上網閱讀戰國的資料或書籍,分析秦滅六國的先後主因,由過去較強於背記資料,轉變為修訂後較強於解讀、分析資料。

  用文物講解學生易吸收

  陳家維說,本學年試教中史新修訂課程,由於還未有新版教科書,需自行搜羅資料,自編教材及工作紙等,再加上影片切合課題,希望教學時不會太沉悶。學生則仍需購買舊有課程的教科書,但多數用作延伸閱讀。   他認為,參與試教發揮空間較大,例如可集中講戰國中死亡人數最多的長平之戰,而新增的「從青銅器看商周文化」,亦可利用文物講解,讓學生易於吸收知識,並切合其興趣。他舉例,課程修訂後,西周封建會集中教授「封建」制度的作用及利弊,刪減了分封的詳細情況等這些與生活不太相關的政治史。

  港史證與中國不能分割

  綜合教育局和學界意見,現行初中中史課綱近20年沒有修訂,課綱過於集中歷朝治亂興衰,學生須背記大量政制變革、治亂因果資料,修訂課程則由以前集中政治史,擴展至社會、文化領域。陳家維認為,歷史不是文章,是種種活生生的經歷,希望修訂課程後,能擺脫背誦形象,以及提升學生多角度思考、詮釋資料能力,而加入文化史對課程更為吸引,並非只讀政治史。

  他指出,新增的香港史,可讓學生了解香港的文化特色等各方面,歷史亦證明,香港與中國不能分割,希望大家「不要一提及中國就有抗拒心態」。他認為現行課程有需要調整,特別不希望外界將課程修訂與政治掛鈎,質疑建議過分強調盛世,忽略朝代衰亂,他相信新課程更有助學生全面、更立體地分析中國歷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