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走出課堂 認識戰時港大愛國情

時間:2016-10-24 03:15:25來源:大公網

  圖:福建中學(小西灣)師生考察香港大學陸佑堂

  教育局正就初中中國歷史課程修訂方案諮詢各界意見,建議之一是加入「香港發展」,不少教師對此表示認同,認為加強香港部分可令教學更有趣味切身,有助學生「走出課室」探索歷史知識,進而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本校就曾主辦一次「戰時香港大學」的中史考察活動,透過學習香港「三年零八個月」的歷史,讓學生認識當年港大師生的愛國情懷。\撰文:福建中學(小西灣)助理校長 李偉雄

  陸佑堂研習歷史起點

  陸佑堂(Loke Yew Hall)是港大的地標,亦是福中師生研習歷史的起點。1941年12月8日,日軍入侵香港時,部分港大學生不知戰事已展開,還走回陸佑堂準備參與畢業試。結果畢業試告吹,整個禮堂及其他課室變成了臨時救傷醫院。早在戰前,港大師生已投入各項防衛、救援、醫療和支援服務,經常分組分工演習。部分醫科畢業生和在讀同學更投身中國抗日的支援服務,發起多次籌募運動,親身押送藥物、醫療器材、設備等回國,有的更留下服務。在炮戰中,陸佑堂有輕微的損毀。救傷醫院後來搬到高一些的義律堂(Elliot Hall),而梅堂(May Hall)則暫作教職員及家眷的住宿處。

  日軍佔領港島後,大肆搜掠港大實驗室,把貴重的設備搜刮一空。日軍搶掠後,本地的流民乘亂而入,掠奪日軍未拿走的設備,使港大校舍形同廢墟。幸好,港大校長史樂詩成功與日軍達成一個君子協定:大學校園、設施、圖書和教職員仍可保持現狀。日軍答應了要求,畢竟大學是文教機構,在軍事和行政上對日軍政府都不會造成障礙。而馮平山圖書館的藏書,經陳君葆等幾位先生的努力,死守書城,書籍  以全數保存,免遭散佚的災劫。

港大嶺大曾「合併」

  站在港大本部大樓的正面前,我向學生補充了一段內地與香港高等學府「聯合」的歷史佳話。原來,1938年10月廣州淪陷前,廣州嶺南大學校長與港大校長作了協定,將嶺大的員生、設備等移到港大來。故此,從1938年11月至1941年間,港大與嶺大同學有同班上課的安排:每天五時港大下課後,嶺大的晚間課程即接着展開,直至晚上十時才結束。港大對嶺大無私的支持,為中國青年的教育作出了貢獻。香港淪陷後,數以百計的港大生逃回中國自由區的各家大學,繼續學業。這段內地與香港在教育上的互動關係,當中兩地大學互相扶持的情意,學生豈可不知。

  帶着學生走進港大校園,讓他們透過實地考察,感受當年港大師生的愛國愛港情懷,正是教授香港史有趣之處。我期望參與考察同學認識到港大師生的這份愛國心後,亦應多反思目前香港各大學校園的過度政治化問題。我認為,港大師生在日佔時期的保家衛國的精神和行為,才是今天學生們應該學習和持守的行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