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百祥(阿叻)跟陳淑莊,一個是藝人,另一個是立法會議員,兩個看似「大纜都扯唔埋」的人,竟然會在電視節目上激辯,而且還是針對土地供應問題激辯。阿叻在節目中的言論,輿論的反應似乎十分兩極,筆者也無意評論,因為整件事最有趣的是,二人當日出席的節目是議政節目,並非綜藝節目,電視台為何會邀請一名藝人出席?
有人說,陳百祥是香港職業高爾夫球協會名譽會長,但他們明明是討論粉嶺高爾夫球場的存廢問題,而球場又不是由阿叻所屬的協會營運,營運方是香港高爾夫球會。電視台為何不邀請香港高爾夫球會主席呂元祥或總經理Ian Gardner出席?只要曾經從事媒體工作的人,也會想知電視台有球會的人不找,偏要找一個藝人出席,編輯的考慮是什麼?期待的畫面又是什麼?
整個節目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了十八個方案展開公眾諮詢,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用地建屋只是其中一個方案。幾乎可以肯定,如果電視台討論其他方案,便可能找上其他城市規劃方面的專業人士,又或是大學教授,而不是找陳百祥。問題是這麼多個方案中,為何電視台偏偏要選高球場建屋的方案?箇中篩選考慮和準則又是什麼?
根據電視台的官方說法,高球場方案是「討論焦點」。大家若是有留意部分網媒的報道,不難發現它們喜歡拿收回粉嶺高球場的建議大做文章。事實上,未有所謂的「土地大辯論」之前,政府當日提出發展新界東北期間,反對派已將矛頭指向高球場,不斷強調高球場佔地172公頃,但政府只用一千元象徵式地價批出用地,該幅土地一年的市值租金實際上接近八千萬元。如此說來,所謂的「討論焦點」,其實是否有人刻意誘導輿論?
拿高球場做文章的尚有一個有趣之處,便是我們應否拆除球場,這跟高球場租金是否低於市值、高球場平日有多少時間開放給公眾使用其實無直接關係,若公眾支持高球活動普及化和平民化,我們可要求政府收回高球場,然後交由康文署管理;若是質疑租金過低,可以要求政府調高租金。換句話說,高球場租金是否偏低、高球現在是否富人玩意,不代表高球場沒有存在價值。
說到這裏,肯定會有人認為,拆除高球場用來建屋,比保留高球場更有價值。然而,香港是否不拆除高球場便沒有土地可用?先撇開那些根本不是棕地的棕地,撇開移山填海,乃至撇開專責小組其餘十七個選項,根據政府規劃署數據,香港共有75.7%的土地未開發,扣除了42%的郊野公園用地後,再扣除了7平方公里的劣地、石礦場和岩岸,我們仍有367.4平方公里,即36740公頃的土地可供開發。
以新界北的邊境禁區為例,自政府縮減邊境禁區範圍後,已釋放出2400公頃土地。若說粉嶺高球場面積等同荃灣,政府釋放出來禁區用地已等於是13.95個荃灣,更不要說香港的未開發土地面積相當於213.6個荃灣。然而,部分港人及媒體偏要說「香港發展用地不足」,然後把區區的172公頃的高球場大做文章。如此的討論焦點和方式,真正的得益者又會是誰?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