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香港金融中心須回答三個問題\周八駿

時間:2018-05-31 03:15:30來源:大公網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空前全面深刻調整愈益深化,全球化遭遇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逆襲,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不斷,但是中國金融市場依然進一步對外開放,國際金融機構也依然對中國金融市場開放持歡迎態度。

  北京時間5月15日凌晨,MSCI(明晟)指數公布半年度成份股調整,234隻A股被納入指數,納入因子為2.5%,並預告6月的季度評審將提高納入因子為5%。據瑞銀估算,A股首次納入MSCI,將給A股市場帶來約185億美元新資金。

  如何彌補商品期貨短板?

  幾乎同時,媒體報道,美國對伊朗恢復制裁的決定,刺激上海原油期貨交易所的交易量,在全球石油期貨市場所佔比例,從今年3月26日該交易所面世後第一周的8%,增至12%。

  中國是伊朗原油最大買主,2017年中國幾乎進口四分之一的伊朗原油出口,約佔中國進口原油的8%。作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今年4月中國原油進口量創每日960萬桶的歷史最高紀錄。上海原油期貨日交易量達單邊5萬手,只用了不足2個月,而紐約期油和布倫特期油交易量達單邊5萬手,分別用了3年和5年。上海在時間和空間上,填補倫敦和紐約兩大金融市場的空檔,加上依託中國經濟實力,完全有條件成為世界第三大商品期貨中心。

  於是,第一個問題產生了:香港金融中心如何彌補自己的商品期貨短板?

  5月17日,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年會上稱,港交所收購LME後,希望發展成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而其戰略舉措則是依託內地——在內地建立LME保稅區倉庫;與內地商品交易所互聯互通;在前海建立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李小加說,近期內地整頓金融監管,港交所需與內地監管機構取得共識,才能實施上述戰略,他形容過程如「萬里長征」。然而,全球金融市場格局調整與上海商品期貨市場急劇發展,容不得香港以尋常速度走「萬里長征」。一是要把距離大大縮短,從萬里減至百里;二是要有新思維新辦法,以百米衝刺來跑百里。

  中國無懼全球經濟金融政治風雲變幻,以「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態度應對,堅定不移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距離今年5月1日起擴大滬深港通的每日額度不足20天,5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進一步完善跨境資金流動管理、推進金融市場開放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第一,境外人民幣業務清算行和參加行,可在現行政策框架下通過市場取得人民幣流動性,支持離岸人民幣業務的發展;第二,港澳人民幣業務清算行分別存於人行深圳市及珠海市中心支行清算帳戶的存款準備金率調整為零。現時清算行存放深圳人行的存款準備金率為14%,當調整為零後,意味着會有14%的存款可以釋放出來;第三,進一步完善滬深港通資金匯兌機制,便利境外投資者選擇使用人民幣或外幣進行投資,容許境外投資者可於在岸市場購買在岸人民幣(CNY)投資A股。

  人民銀行預期A股加入MSCI指數後,人民幣需求將大幅增加。上述措施,是要確保足夠人民幣供應,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容許境外投資者可在岸市場購買在岸人民幣(CNY)。

  A股納入MSCI指數是剛走了一小步,萬事開頭難,今後的步子將大而快。所以,香港金融中心需要回答第二個問題——如果人民幣如期於2020年前實現充分可兌換、在國際儲備資產中的比例快速提升,從而上海將如期於2020年建成以人民幣定值和交易為主的國際金融中心,那麼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將如何應對?

  如何擔當大灣區金融中心?

  香港金融中心必須回答的第三個問題,是如何擔當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中心?了解實際情況者都明白,香港金融中心不等於粵港澳大灣區金融中心,前者要兼任後者,必須克服困難和障礙。

  5月17日恒生指數公司公布,為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將於5月21日推出恒生滬深港通大灣區綜合指數,覆蓋粵港澳大灣區營運的公司,以反映該等公司之整體表現。粵港澳大灣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惠州和江門9個城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該指數所選250間成份股公司的主要營運中心都在上述城市,並且在最近的一個完整財政年度內最少有50%的收入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和澳門,這項新指數採用流通市值加權法,每半年為所選股份作檢討。作為一家提供特殊金融服務的企業,恒生指數公司為大灣區能做的止於此,香港金融中心則遠遠不夠。

  中央支持香港發展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金融中心可拓展相關融資。深圳位於大灣區,服從大灣區發展大局,可以把有關金融業務讓給香港。但是上海不必也不可能把有關金融業務讓給香港。這將是中國「雙城記」富有吸引力的故事。

  至今香港金融中心為內地服務繞過或跨過「深圳河」,因為產業和金融的融合程度淺。粵港澳大灣區所要求的是產業和金融深度融合。

資深評論員、博士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