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兩檢法案委員會在立法會完成審議「一地兩檢」草案,作為香港的市民、選民和納稅人,筆者是極希望「一地兩檢」盡快順利進行,的確期望:「政客唔好阻住地球轉!」
看見最近阿根廷金融危機,香港人更加應該感恩。戰爭永遠存在,問題是用什麼方式去發動和傷害人民而已。
近期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筆者一直認為貿易戰背後其實是貨幣戰。爭取主動!對美國來說最重要是美債和美元,因為沒有貨幣「法力」,美國長期赤字根本就不可以填到數。配合貿易戰的出擊,美國縮表由本來的「Hea住做」,最近加快步伐,差不多已經做到原本的目標和時間表了,可以說到了現在是成功「抽水」。美元自從2014年因市場過剩而被迫停止量化貨幣後,其實已經是象徵了美元印得太多,而市場上使用相對上少,所以引起各地的資金氾濫,因此美國縮表是為勢所迫,並不是一個強勢或者經濟向好的象徵。
美國班資回朝,最有利的方式當然是俗稱的「剪羊毛」,即是資金在各地退走的同時,引起了不同金融市場的恐慌,於是在恐慌之下人們又再搶購美元及美元產品去避險,但是這個如意算盤在2014年之後一直也行不通,因為各國自己都量化了很多貨幣,最重要是依賴少了美元,自然不可衍生「剪羊毛」的恐慌。
如此一來,美元在各地市場佔的份額及話事權都會進一步減少,而無人搶購情形之下的班資回朝,同樣一樣會帶來美國資金過剩的貶值,甚至乎進一步的泡沫經濟。
看好下半年市場表現
今次阿根廷的危機反映較弱的國家會面對衝擊,但是一些主流的地區,包括歐洲、中國包括香港仍然是固若金湯的。現在筆者明白為何四月內地和香港的投資會如此抑制,因為根本就要面對這個大變數,而這個抑制到了現在是合適的,而且是成功的。美國似乎暫時未能在歐洲甚至香港製造一個金融結構上的大變局,但是當然小國的「倒下」會令到美國爭取變數的時間,起碼暫時由「捱打」狀態變為表面主動,不過其他國家包括中國亦因為有了時間而做了不少改變。我們看到芯片,中國亦開始與ARM(日本資金主導的英國高科技公司)作合資,當然,朝韓的和談亦是脫離美國傳統「監誓」之下的前進,日本和中國愈來愈接近及更加多合作了,特朗普其實亦在短期內失去了不少,甚至在敘利亞呈強的空襲似乎都在成本效益上大不如前。
各位,筆者認為中國式的經濟是先調節後上升的,近月中國的調節工夫做得很不錯,反而令筆者對下半年的投資市場更加樂觀,我們應該看實際數據及理據去分析後市,不要一味用傳統的迷信美國去誤判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