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記者久了,偶爾會在某個毫無預兆的時刻,和舊人重逢。這次採訪「大灣區十大傑出港生」時,來自廣州中醫藥大學的博士張鑫說,數年前他還是初出茅廬的本科生,就已接受過記者訪問。此次再見,記者感嘆他已成長為可以獨立承擔科研課題的博士生,還收穫「大灣區十大傑出港生」榮譽。
張鑫表示,自己想做粵港醫療體系之間的「小小橋樑」。他觀察到,北上學習中醫的港生返港求職時仍面臨不少「玻璃門」。相比之下,在內地實習與發展反而更順。「不少港澳同學碩士畢業就留在廣州、深圳工作。」看到香港和內地在醫療制度、執業體系、文化認知等方面都還有不少待磨合的地方,張鑫認為自己正好能夠理解兩地制度,也了解香港病人對內地看病的不安,「例如轉介機制不清楚,等專科時間太長,還要適應新環境……」他希望,未來能參與相關政策落地,推動兩地更好接軌。
看着港生們由初來乍到變成落地生根的「大灣區人」,記者除了感慨時間流逝外,也更深感大灣區是個值得扎根的地方,只要耐得住,就能看見緩慢但踏實的進步和改變。\大公報記者盧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