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廣東今年部署實施「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吸納人才。\大公報記者李紫妍攝;圓圖:AI等高精尖技術人才需求緊迫,相關人才崗位的條件有所放寬。\中新社
今年以來廣東省部署實施「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吸納各類人才來粵就業創業。日前,廣東發布事業單位2025年集中公開招聘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公告並啟動報名,計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1萬名。按照現行政策,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及省直駐上述各地事業單位崗位均面向港澳居民開放報考,其中大灣區內地九市共提供崗位3000多個,招聘人數超過4000人,佔本次總招聘人數四成以上。深圳和廣州提供崗位最多,且集中於教育、醫療和研究領域。
另外,1300多個省直單位崗位中駐灣區內地九市的,港澳居民也都可以報考。報名由即日起至5月16日16時截止。\大公報記者 李紫妍廣州報道
記者梳理發現,廣東本輪事業單位招聘聚焦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招聘單位集中在學校、醫院、研究所(研究中心)等類型,招聘人才專業性更強,在面向港澳居民招考的城市中,深圳和廣州提供崗位數量居前,均在500個左右。例如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均提供了30多個崗位,招聘人數在40-60人左右,省直單位如華南師範大學提供了42個崗位之多,招聘人數達52人。此外,部分崗位與大灣區聯繫緊密,或關涉灣區重點城市的發展研究,如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港澳台研究中心、深圳市南山區大灣區發展促進中心、廣州市住房政策研究中心等單位,都為港澳人才發揮優勢、融入大局提供機遇。
AI人才緊缺 招聘條件放寬
機器人、人工智能等高精尖技術人才需求緊迫。內地事業單位招聘往往對報考人才有一定的要求,如學歷學位、主修專業、政治面貌、是否應屆畢業生等,年齡也通常限定在18-35周歲之間,而此次招聘面向的高層次緊缺人才,不少崗位的條件有所放寬。如廣東省科學院智能製造研究所公開招聘14個崗位,涉及機器人技術團隊、智能傳感技術團隊、人因工程技術團隊、集成智能創新團隊等多個工作部門,技術崗位基本要求碩博學位,年齡則普遍放寬至40周歲,部分崗位放寬至45周歲。
「為港生提供更多畢業出路」
此輪招聘中,大灣區各地級市的醫院提供了相當多崗位,其中不少針對中醫相關學科招收人才。廣州中醫藥大學骨傷博士應屆畢業港生李志鴻認為,這無疑為廣大香港青年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畢業出路。他告訴記者,相比起香港快節奏的生活和居住條件,他和不少同學都更喜歡內地的生活環境,臨近畢業找工作時自然也會考慮內地的機會。
不過基於在內地生活學習多年的經驗,他也提醒,內地事業單位的考試制度與內容都和香港有較大差異,對港生來說頗具挑戰,並且內地工資水平與香港有一定的差異,對於想要報考相關崗位的香港青年,應仔細考量並提前做足準備,才能在考試中具備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