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大灣區十大傑出港生」揭曉 發揮榜樣力量 搭建內地與香港青年交流橋樑

時間:2025-05-12 05:02:28來源:大公报

  圖:大灣區十大傑出港生評選2024-2025決賽暨頒獎典禮10日下午在廣州舉行。圖為獲獎港生合影。\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攝

  大灣區十大傑出港生評選2024-2025決賽暨頒獎典禮10日下午在廣州舉行,本次評選由「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內地港澳青年學生之家主辦,決賽以線下路演形式展開,由參賽者講述各自在灣區求學的故事。最終,來自暨南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中山大學等7間高校的十位港生,獲得了「大灣區十大傑出港生」榮譽。

  「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創辦人兼主席、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員何建宗博士(圓圖)表示,期望得獎學生在未來能繼續發揮「傑出港生」的榜樣力量,與更多年輕人分享經驗,成為內地與香港青年之間的橋樑。

  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廣州報道

  本屆大灣區十大傑出港生中,有立志披上白袍、為灣區醫療事業作貢獻的醫學博士,有善用YouTube等平台,用短視頻講述灣區故事的網絡博主,有投身粵語推廣與研究的文化使者;更有到貴州鄉村幫助聽障小女孩出攝影集的「行動派」。

  視頻創作 讓更多人看見真實的中國

  就讀暨南大學的港生黃凱霖,今屆不僅榮獲「大灣區十大傑出港生」稱號,更摘得「最具人氣港生」殊榮。身為廣電新聞專業學生,黃凱霖在內地求學期間除了自媒體創作,亦參與製作多個視頻項目,用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向大眾介紹大灣區的人與事,其參與製作的影片累計播放量已突破千萬。他直言,「我希望通過短視頻創作,讓更多人看見真實的中國。」

  扎根灣區 深耕生物醫藥科研

  獲得「學術成就獎」一等獎、同時獲選十大港生的暨南大學藥學院博士生鄭靖萍表示,是大灣區對生物醫藥的政策支持,讓她能堅持科研路。「比如藥學專業的『藥物警戒』課程,以前在內地高校沒有,現在廣東幾間大學率先開設。」她說,從這些可以感受到大灣區高校在課程改革方面的努力和政府持續加碼的政策支持。「這些都增強了我扎根灣區、深耕科研的信心,希望未來能深耕科研,願七年的積累能產出真正的成績。」

  就讀廣州大學粵語播音專業的梁嘉淇,十分關注粵語文化的傳承。她認為,語言是文化根基,在廣府地區學習更有現場感。在廣東生活期間,她去過不同城市,聽到各種方言版本的粵語。「好似佛山,就有好明顯的口音變化。你會感受到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她希望未來能以此為題,做一個關於粵語方言演變的專題研究。

  獲得「公益實踐獎」一等獎、獲選「大灣區十大傑出港生」的譚明麗,是廣州美術學院的學生。她兩年前到貴州偏遠山村研學時,發現一位聽障小女孩洲媛很有拍攝天賦。洲媛無父無母,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患有聽障,村裏人一度對她有成見。譚明麗將手上的相機交給洲媛,發現她拍的照片角度獨特,鏡頭畫面很有藝術感。

  「我忽然意識到,她其實很想表達,只是一直沒有合適的方式。」深受觸動的譚明麗一直努力聯繫各方,最終幫洲媛出版了一本攝影集。譚明麗這次還特意帶了一本畫冊到現場,帶大家感受小女孩洲媛的視角。「雖然今年就要畢業了,但我會繼續將這件事做下去,幫助洲媛的攝影作品讓更多人看到,也希望更多人關注和幫助像洲媛這樣的孩子。」

  何建宗博士表示,目前在內地升學的香港學生已超過2.3萬人,內地高等院校無論在課程設置還是師資力量上都具備強大競爭力,為香港學生提供了更多優質選擇。他希望港生能把握機遇,勇於擔當和奉獻,成為未來愛國愛港的人才。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