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財商教育協會培訓了一支超過二百人的專業兒童財商導師團隊。圖為關顯彬(坐者)與團隊合照
身處這個拜金主義的社會中,人人都向「錢」看,雖然在道德觀念上,父母會教導孩子「錢不是萬能的」,但心底裏則不能否認「沒有錢就是萬萬不能」,但究竟如何培養孩子對金錢有正確的看法呢?
曾任小學校長並育有兩名兒女的作者認為:首先要教導孩子對金錢的本質要有清楚的認識。無可置疑,金錢在生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金錢本身並不帶任何價值色彩,它本身只是思想的產物,一種觀念符號,一種「以物易物」的中介物件,一種生活中的工具而已。
因此,當我們說金錢的壞處時,並不是指金錢本身,而是金錢產生的貪婪、自私等歪念,這些才是壞處。金錢原是一張紙及一塊金屬物,沒有蘊含什麼能力,它的價值及用處都是由人們所賦予的。
如果人們以開放的胸懷、廉潔、慷慨之心來對待它,它會對人類產生積極作用,擁有金錢就不會單單代表擁有權勢或名利,甚至個人的地位或價值。那時候,金錢就能發揮其原來的效果,就能提升人類的生活水平,培養世人的勤儉節約,誠實無偽,獨立果斷,慷慨良善等優良素質。
若果人們以賺得更多錢為人生最大的目標,他們就會失去人生其他更寶貴的東西 (例:時間、親情友情等),因為金錢本非萬能:
金錢可以買到時鐘,但買不到時光;
金錢可以買到書本,但買不到智慧;
金錢可以買到地位,但買不到人心;
金錢可以買到血液,但買不到生命;
金錢可以買到藥物,但買不到健康;
金錢可以買到房子,但買不到家庭;
金錢可以買到娛樂,但買不到快樂。
無怪香港快要退休的首富李嘉誠先生發表對金錢的看法:「今天我對賺錢的重視程度已經遠遠不及捐錢了。」看來他深刻體會金錢的真正價值,現在他不再懼怕死亡,主因就是他在世上留下了慈善基金會這個生命。聖經說:「人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可以用什麼換取自己生命呢?」
(作者為前任小學校長、現任財商教育協會課程兼培訓總監及華人家族傳承研究所研究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