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殲-35電彈起飛過程
22日,中國海軍宣布,在九三閱兵受閱的殲-15T、殲-35和空警-600三型艦載機,已於此前成功完成在福建艦上的首次彈射起飛和着艦訓練。這是中國首次在彈射型航母上,實現多型號先進艦載機的電磁彈射和阻攔着艦,標誌着福建艦具備了電磁彈射和回收能力,對推進海軍轉型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
軍事專家張軍社接受官媒訪問表示,這三型艦載機將使福建艦對空、對海、對地打擊的綜合作戰能力有質的提升;電磁彈射系統讓艦載機實現 「滿油滿彈」起飛,結合艦載機和導彈射程來算,航母作戰群打擊範圍可覆蓋第二島鏈,西太平洋戰略格局將被重塑。
【大公報訊】據新華社報道:自2024年5月開展首次海試以來,福建艦按計劃有序開展各項海上試驗,順利推進各類裝設備調試和整體運行穩定性測試。
據介紹,在此前組織的多次試驗訓練任務中,海軍多名飛行員駕駛這三型艦載機,成功在福建艦上實現起降,驗證了中國完全自主研製的電磁彈射和阻攔系統與多型艦載機的良好適配性,使福建艦初步具備全甲板作業能力,為後續各型艦載機融入航母編隊體系打下良好基礎。
預警機助航母延伸攻防圈
中國航空學會艦載機分會總幹事、海軍航空大學教授韓維認為,這次試驗試訓的成功,是艦載機與航母核心技術的「雙向賦能」,將有力推動航母編隊體系作戰能力實現「代際跨越」,為遂行遠海作戰任務、加速我海軍從「近海防禦」向「遠海防衛」的戰略轉型提供了關鍵支撐。
「空警-600是我國第一型艦載固定翼預警機,能夠遂行預警探測、指揮引導、目標指示和作戰協同等任務,被譽為『海空司令部』。」韓維介紹說,空警-600作為航母編隊電子信息系統的空中核心節點,它在航空母艦上起降成功,不僅重塑遠海預警指揮鏈路,預警探測、空域監視範圍大幅拓展,還意味着航母編隊對相關海域的控制從「階段性存在」轉向「持續性掌控」,空防圈和打擊圈向外大大延伸,攻防能力得到提升。
殲35隱身突防 殲15T重載打擊
對於殲-35、殲-15T兩型艦載戰鬥機在航空母艦上起降成功,韓維認為,這意味航母編隊具備了「隱身突防+重載打擊」的雙重能力。
「殲-35是五代隱身艦載戰鬥機,是我海軍實現由『近海防禦』向『遠海防衛』轉變的重要裝備之一,重點承擔航母編隊奪取制空權任務,像一把隱身的尖刀。」韓維說,而殲-15T相較於殲-15艦載戰鬥機,改進了飛行平台、航電和武器系統,實現了彈滑兼容,大幅提升了綜合作戰能力,擁有較強的對海對陸打擊能力,好比一記有力的重拳。
韓維指出,一方面,電磁彈射和阻攔這種起降方式,大大提高了預警機出動回收效率,能夠保證預警體系持續在線。另一方面,使用電磁彈射,殲-35能以「滿油+隱身構型」快速起飛,憑藉低可探測性突破敵防空網;殲-15T則可以「滿油滿彈」升空,依託其大載彈量和大航程實施飽和式對敵攻擊。
韓維表示,隨着越來越多型號的艦載機上艦運用,航母編隊遠海作戰能力將實現「代際升級」,空警-600發現目標後,可以直接引導殲-35攔截,指令殲-15T攻擊,再加上殲-15D提供掩護支援,真正實現體系效能整體提升。張軍社表示,福建艦上的空警-600可指揮山東艦、遼寧艦上滑躍起飛的戰機做聯合作戰,提升遠海大洋攻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