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抗戰勝利80周年 人物故事/民族企業家項松茂捨生抗戰 風骨長存

時間:2025-09-21 05:02:17來源:大公报

  左圖:民族企業家項松茂。右圖:九一八事變後,項松茂在廠內組織抗日義勇軍,白天管理公司業務,晚上帶隊訓練,將企業力量與抗戰需要緊密結合。圖為項松茂發起的義勇軍被捕時的畫面。

  在上海虹口昆山路的老宅裏,項秉仁自幼在一幅遺像下成長。遺像中,眉目堅毅的男子正注視着前方─他是項秉仁未曾謀面的祖父,著名民族企業家、抗日義勇軍營長項松茂。遺像兩側懸掛的對聯─「平居宜寡慾養身,臨大節則達生委命;治家須量入為出,徇大義當芥視千金」。這幅對聯伴隨了項家幾代人的日常,這不單單是家訓,更是項松茂一生的寫照。出生於寧波的項松茂在上海創辦「五洲固本皂藥廠」,同時生產藥品和肥皂。抗戰期間,他始終堅持國貨生產、抵制日貨,同時在廠內組織抗日義勇軍,於1932年為營救被日軍抓走的職工而失蹤。

  項秉仁是項松茂的孫輩,由於祖父在1932年「一.二八」事變中遇害,他從沒見過祖父,但從父輩和親友的口述中,祖父的形象始終鮮明。\大公報記者 孔雯瓊上海報道

  項松茂出生於寧波,青年時期投身實業,在上海創辦「五洲固本皂藥廠」,同時生產藥品和肥皂。那是一個外資壟斷、洋貨充斥的年代,他堅持民族立場,聯合多家國貨商號在報紙上發起抵制日貨的倡議,在原料採購方面也優先選用國產,即便成本高昂,也拒用日本貨。

  企業力量與抗戰需要緊密結合

  早在20世紀20年代末,項松茂便籌劃建設中國首家高純度甘油廠,以打破外企在關鍵醫藥原料上的壟斷。九一八事變後,項松茂組織員工接受軍事和救護訓練,將企業力量與抗戰需要緊密結合。「我祖父威望高,組織能力強,在廠內組織抗日義勇軍,當仁不讓地成為營長。」項秉仁告訴記者,祖父既是總經理,也是義勇軍的帶頭人,白天管理公司業務,晚上帶隊訓練,「他說為了不做亡國奴,只有人人負起抗日救國的責任,政府一有號召,我誓必與各位一道奮身殺敵,與東洋鬼子決戰決勝,不惜血灑疆場。」

  「我是組織者,我必須親自去」

  「一.二八」事變前夕,上海已是風聲鶴唳。項松茂深知自己作為民族工業的中堅力量,又是抗日救國會委員及義勇軍組織者,他早已成為日軍的眼中釘。戰事爆發後,他帶領藥廠晝夜加班,為前線生產藥品和物資;義勇軍則在下班後接受軍事訓練,隨時準備支援戰場。

  在這期間,日軍強行闖入五洲大藥房北四川路分店,逮捕了11名職工,他們同時也是義勇軍戰士。項松茂聞訊即趕去救人。當時有人勸項松茂可派別人先去探查,「但他認為,作為組織者,必須自己站出來。」項秉仁向大公報記者轉述他從家人中聽到的緣由,「我祖父表示:『這11個人是我的職工,也是我的戰士。我是組織者,我得親自去,這和派別人去的意義完全不同。』」這種選擇意味着必死無疑,但義勇軍的旗幟不能倒。項松茂先後兩次前去與日軍交涉,第二次進入日軍憲兵隊司令部後,便再未歸來。翌日,上海的報紙登出了「項松茂失蹤」的消息。此後,他的遺體和具體遇害地點一直成為歷史的謎案,寧波老家的祖墳中,留的只是一個空穴。

  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項松茂的名字幾乎家喻戶曉。「祖父犧牲後,我們家很少在外說這些事。」項秉仁向記者表示,但祖父的名字和故事總會被人們喚起。「大概是六十年代左右,曾有一位市愛國衞生委員會檢查團的工作人員進家,看着祖父的遺像,沉吟良久,然後深深鞠躬;一次到同學家做客,同學的父親在餐桌上擺出兩塊肥皂,說這是出自五洲廠的產品,借此談起那段抗戰歲月。」如今,項松茂的事跡成為研究上海抗戰史的重要片段。在後人心中,他的價值不僅在於歷史定位,更在於留下了一種可供代代守望的精神──無論身處商場還是戰場,都能以家國為念,捨生取義。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