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陶屋體現嶺南中原文化雙向交流

時間:2025-09-21 05:01:51來源:大公报

  圖:河南博物院藏漢代陶樓建築明器。

  漢代人十分注重死後的世界,也能擁有生前生活過的場景,不僅有動物俑,建築明器也是漢代喪葬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今人了解當時的建築風格。

  河南省博物院管理部藏品二科科長王瓊表示,漢代墓室出土的隨葬明器,以陶樓建築為例,根據建築結構將其分平房、樓、宅院三類,這些既是社會生活一部分,也是展示文化觀念的重要窗口。

  王瓊從中原地區的漢墓出土建築明器,以及李鄭屋漢墓出土模型明器為切入點,論述漢代中原與嶺南地區的文化交流融合。她表示,伴隨漢代中期大量漢人南遷,漢文化與嶺南文化融合,令嶺南地區也在漢朝出現了以陶屋(嶺南地區稱陶樓為陶屋)作為隨葬明器。

  相比較中原地區的陶樓,嶺南地區的陶屋不以實體展現建築細節,而是以刻畫展現斗拱、欞窗等漢文化元素,注重與自然融合,以及便利生活,從傳統的「上人下畜」建築建構轉為「人畜分開」的建築模式。

  王瓊更表示,不論是中原地區的陶樓,抑或是嶺南地區的陶屋,中原文化傳入嶺南地區,而嶺南文化也對中原產生了反向影響,比如中原地區出土的陶樓明器,可見倉儲類建築明器增添了防潮功能,以確保儲存物的安全,體現了兩地文化交流的雙向性。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