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華廠商會會長吳宏斌。 大公報記者 李永青 攝
大公網2月7日(記者 李永青)早前廣東省省長馬興瑞於廣東省13屆人大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將在2018年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並與港澳攜手打造灣區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金融樞紐和航運中心。香港中華廠商會會長吳宏斌認為,廣東方面已經積極地全力開始打造灣區,香港也不能落後,建議香港參與大灣區的發展應遵循「內外兼修、相得益彰」的思路:既要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亦要將深化與「珠三角」城市的合作與促進本港產業升級、民生改善以及社會發展等「內功」結合起來,借助「區域所有」來彌補「香港所缺」。
吳宏斌表示,近年香港與「珠三角」城市的經濟增長速度呈此消彼長的趨勢,大灣區的發展規劃正好提供了跨境政策協調的平台,透過統籌,重新理順粵港產業的整體格局以及兩地的分工。除了在發展金融和高端物流上合作外,特區政府亦可透過與廣東省政府的協調,為香港的「再工業化」釐清方向和預設發展空間,亦可以全局思維來重新審視粵港的比較優勢,發掘兩地產業合作的新契機。例如,除了策略管理、市場營銷和資金財務等傳統「強項」之外,本港在應用型研發、科研商品化、檢測認證、工業設計、品牌創建與管理、知識產權交易等方面亦已逐漸建立了優勢,而這些「軟實力」正是「珠三角」工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他指出,香港又可與深圳聯手,加緊落實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 的發展計劃,以創科為主軸,建立重點科研合作基地以及相關高端培訓、文化創意和其他配套設施,吸引國內外頂尖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等進駐。
隨着多項大型基建的陸續開通,大灣區的社會融合勢將加快,粵港應更緊密合作,例如聯手向中央建議,將大灣區打造成深化體制改革的示範區,包括爭取在大灣區率先實現內外企享有對等的市場准入、合資持股等權益以及展開勞工相關福利制度的改革試點。此外,亦要加快體制對接,如解決港人每年在內地逗留183天所涉及的稅務問題,以便利經常往返內地工作的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