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業界認為,辣招實施七年,是時候檢討成效,助本港樓市重新出發 資料圖片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 布少明
11月20日是額外印花稅(SSD)辣招實施屆滿7年,SSD可謂開政策直接干擾樓市的先河,加上隨後相繼推出的買家印花稅(BSD)及雙倍印花稅(DSD),以及眾多收緊按揭措施,企圖壓抑樓價及炒風。然而從結果論,成效實在有限。美聯「樓價走勢圖」於過去七年累積上升約85%,期內二手交投萎縮,加上收緊按揭措施下,細銀碼單位較易上車,造就細面積單位價格被搶高,出現「單位面積愈細、呎價升幅愈大」的情況。如以近3年計,實用面積400呎或以下細單位呎價升幅最明顯。
據美聯物業房地產數據及研究中心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選取50個大型屋苑,今年10月份實用面積400呎或以下平均呎價錄13778元,若與3年前同期(即2014年10月)相比,同類單位平均呎價10866元相比,即3年間升約26.8%;上升幅度高於同期呎價升約22.2%的401呎至800呎單位,以及升約20.7%的逾800呎單位。
以下實例證明了「愈細愈貴」的理論,以荃灣中心為例,該屋苑實用面積400呎或以下的單位,於今年10月份的呎價錄得約11867元,較14年10月同類型單位錄得的9083元上升約30.7%。另一上車熱門屋苑淘大花園,實用面積400呎或以下呎價約14350元,較三年前同類型單位亦高出約28.1%。有「上車天堂」之稱的沙田金獅花園上月細面積單位平均實呎約13601元,亦較3年前升約28.1%。
辣招陷「七年之癢」,市民對其壓抑樓價的信心已失,樓市剛需日見熾烈,令上車盤愈來愈搶手,帶動細價二手住宅交投急升。據美聯物業房地產數據及研究中心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今年10月份500萬元或以下二手住宅註冊量已錄1958宗,較9月份的1751宗升約11.8%,直逼2000宗水平,連續3個月錄得升幅,創5個月新高,較7月份錄得全年低位的1370宗,更高出近43%。預期隨着市況明朗,加息步伐緩慢,市民上車的需求有增無減,11月份500萬元或以下二手住宅註冊量有力續升,大有機會突破2000宗水平,甚至可挑戰近8個月以來高位。
七年轉眼已過,是時候檢討辣招成效,助樓市重新出發。中短期而言,撤辣遙不可及,但一定程度的微調實為必須,例如放寬「樓換樓」退稅豁免期限制,甚至近來傳出為首置人士提升按揭上限等,都是可行的方法,希望政府可盡快落實,做到真正的「置業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