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第15屆年會在湖南長沙召開,全球37個國家和地區的84家華文傳媒高層120人應邀參會。記者在現場看到,年會前與會媒體代表拍照合影,噓寒問暖,像是許久未見的朋友;年會中,他們認真交流,探討媒體發展近況,聚力講好中國故事。今年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年會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80年前海外華文媒體以筆為槍,持續報道國內戰況,為國家救亡圖存奔走。
海外華文媒體為抗擊日本侵略者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不僅是信息傳遞者,更是抗戰力量組織者。在抗日戰爭中,南洋華僑記者奔赴前線,以《洪濤日記》等通訊揭露侵略戰爭真相;《大公報》方大曾冒炮火拍下盧溝橋第一幀影像,《大公報》「日本投降矣!」宣布日本投降,短短五個字讓無數人熱淚盈眶;馬來西亞《光華日報》連發《祖國抗戰專刊》喚起僑胞支援……海外報紙的不懈報道,激發海內外華人愛國熱情,他們紛紛募捐救國,更有不少留學生回國抗擊日本侵略者。正因一代又一代報業人的鬥爭精神,愛國情懷得以跨越地域,凝聚成「一股繩」。在祖國發展的各個時期,海外華文傳媒都在努力講好中國故事,中國聲音得以跨越時區、跨越語言。
「我們成立25年了,一直在客觀報道中國的變化。」意大利世界中國網主任卡爾羅接受採訪時說,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有利於傳播中國聲音,讓世界了解中國發展成就。
8月26日至30日,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高層120人將分赴長沙、岳陽、張家界等地,以參觀考察、實地訪談等形式近距離了解湖南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風土人情和文化傳統,為湖南加快建設「三高四新」美好藍圖提供輿論支持。26日下午,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採訪團在走訪中聯重科時,不少媒體代表被「大傢伙」挖掘機震撼住了,他們不顧烈日紛紛上前合影留念,點讚「大國重器」。
從抗日戰爭時期的報紙油墨,再到如今數字化傳播,海外華文媒體始終是鏈接全球華人與祖國的精神橋樑。他們以全球化的視角進行跨文化傳播,在新媒體時代下,用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王凱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