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智機器人聯合創始人、香港專業人士(北京)協會副理事長李興龍對《大公報》表示,服務業當前正從「數字賦能」走向「智能驅動」,並探索「無人服務+人工服務」新模式。在金融、物流、法律、商貿等領域,人工智能與智能體的結合將帶來更多全新應用。他指出,香港擁有國際平台,內地則具備龐大市場與政策紅利,可開拓「研發在內地、落地在香港、推向國際」的新格局。
李興龍說,《意見》提出要拓展智能消費新場景,包括文娛、電商、養老、託育等領域,培育陪伴型與助理型應用,「對我們來說,這正是人形機器人、服務機器人落地的最佳切口」。他指出,香港在智慧養老與教育機器人等領域已有試點,結合政策支持,可成為內地與國際市場的「前沿示範田」。
從「單一工具」向「服務智能體」轉變
「政策紅利加速釋放,對機器人產業來說是一個戰略窗口。誰能把產品從場景切入、再拓展至全鏈條生態,誰就能在新一輪AI競爭中突圍。」李興龍指出,機器人公司不僅製造產品,更要與金融科技、智慧物流、專業服務深度融合,讓機器人從「單一工具」轉向「服務智能體」,例如在智慧物流場景中,具身智能技術可使倉庫分揀任務成本降低80%。
大公報記者任芳頡、郭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