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王珏北京報道:80年前,一場慘絕人寰的戰爭,隨着法西斯集團的覆滅而宣告終結,這場席捲8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20億人口的戰爭,因何而起、又留下怎樣的深刻教訓……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6日起推出大型紀錄片《勝利》,以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為主線,通過珍貴影像資料、權威專家評述、抗戰老兵回憶等形式,回顧了中國人民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歷程,闡釋了正確的二戰史觀,呼籲感悟抗戰精神、以史為鑒、守望和平。
史料豐富詳實 講述關鍵抉擇
《勝利》全片分為《歷史深處的回響》《民族覺醒的先聲》《當紅星照耀中國》《血肉築起的長城》《無處不在的號角》《穿越烽火的傳奇》《為人類正義而戰》《天地凜然英雄氣》《和平降臨的時刻》《從這裏走向復興》共十集。26日晚播出的第一、第二集──《歷史深處的回響》《民族覺醒的先聲》呈現了一幅中國全民族抗戰前夕的畫卷,並以豐富詳實的資料講述了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面對強敵入侵作出的迥異選擇,以及中華民族在生死存亡關頭如何奮起抗爭、浴血重生。
紀錄片開頭,1929年張學良在北大營的閱兵式現場影像,展現了這支當時唯一海、陸、空編制齊備的軍隊的強大實力。每次閱兵,張學良都要邀請東北軍政要員、國民政府代表,以及英美日等各國嘉賓前來觀看,希望以此震懾對東北大地虎視眈眈的日本關東軍。然而1931年9月18日晚,蓄謀已久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發動「九一八」事變,攻佔了東北軍駐地北大營,隨即佔領瀋陽城。僅僅四個月零十八天,東北三省淪陷,3000多萬同胞陷入侵略者的鐵蹄之下。
「九一八」拉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序幕
在中華民族面臨的巨大危機面前,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作出了迥異的抉擇:蔣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提出「三日亡國論」;而毛澤東在瑞金城郊一座古廟的油燈下,寫下《對日戰爭宣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特正式宣布對日戰爭,領導全中國工農紅軍和廣大被壓迫民族,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反對一切帝國主義瓜分中國,以求中華民族徹底的解放和獨立。」
「九一八」事變拉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1932年1月28日,日軍又繼續進攻上海,並突破長城進犯華北地區,中華民族面臨最危險的時刻。中國共產黨旗幟鮮明對日宣戰;蔣介石拋出「三日亡國論」,國民黨當局將希望完全寄託於國際調停;清廢帝溥儀粉墨登場成為「康德皇帝」;國際聯盟派調查團了解「九一八」事變真相;背負國仇家恨的少帥張學良,用自己並不熟悉的英文,表達對日本侵佔東北的抗議;從東北到華北,從上海到全國,湧現出了一大批抗日愛國的仁人志士:淞滬抗戰中的19路軍將士、長城抗戰大刀隊的勇士、孤懸敵後的東北抗聯……
「九一八」事變,拉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一個不屈的民族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
1935年8月,中國共產黨發布《八一宣言》,號召全體中國同胞「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抗日救國,已經成為每個同胞的神聖天職!」這個宣言有力鼓舞和推動了全民族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一個飽經滄桑、始終不屈的民族,從這一刻起將浴血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