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焦點新聞/內地6大行動力推「AI+」 智能經濟將成重要增長極

時間:2025-08-27 05:02:58來源:大公报

  圖:《意見》提出,要拓展服務消費新場景,大力發展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圖為參觀者在全球首個具身智能機器人4S店內參觀康養應用機器人專櫃。/中新社

  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簡稱《意見》),提出開展「人工智能+」6大行動。

  在「人工智能+」科學技術方面,《意見》提到,加快探索人工智能驅動的新型科研範式,加速「從0到1」重大科學發現進程。支持智能化研發工具和平台推廣應用,加強人工智能與生物製造、量子科技、第六代移動通信(6G)等領域技術協同創新等。《意見》提出,到2030年,智能經濟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大公報記者 任芳頡北京報道

  《意見》明確提出,到2027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6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智能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快速增長,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顯增強,人工智能開放合作體系不斷完善。到2030年,中國人工智能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90%,智能經濟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動技術普惠和成果共享。到2035年,中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意見》圍繞行業應用需求和基礎能力供給協同推進,提出一系列政策舉措。一方面,以行業應用需求為牽引,統籌國內和國際,開展「人工智能+」6大行動。圍繞科學技術、產業發展、消費提質、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6大重點領域,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對各行業各領域範式變革影響,前瞻謀劃「人工智能+」工作着力點。

  支撐生物製造和量子科技

  另一方面,以硬基礎和軟建設為保障,統籌發展和安全,夯實「人工智能+」行動8大支撐。深刻把握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演進規律,結合內外部形勢變化,圍繞模型、數據、算力、應用、開源、人才、政策法規、安全8個方面,系統構建人工智能基礎支撐體系。

  在6大「人工智能+」重點行動中,「人工智能+」科學技術處於首要位置。《意見》提出,驅動技術研發模式創新和效能提升。推動人工智能驅動的技術研發、工程實現、產品落地一體化協同發展,加速「從1到N」技術落地和迭代突破,促進創新成果高效轉化。支持智能化研發工具和平台推廣應用,加強人工智能與生物製造、量子科技、第六代移動通信(6G)等領域技術協同創新,以新的科研成果支撐場景應用落地,以新的應用需求牽引科技創新突破。

  《意見》提到,加快探索人工智能驅動的新型科研範式,加速「從0到1」重大科學發現進程。加快科學大模型建設應用,推動基礎科研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打造開放共享的高質量科學數據集,提升跨模態複雜科學數據處理水平。強化人工智能跨學科牽引帶動作用,推動多學科融合發展。

  加快與腦機接口技術融合

  在「人工智能+」消費提質方面,《意見》提到,拓展服務消費新場景,培育產品消費新業態。推動智能終端「萬物智聯」,培育智能產品生態,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終端,打造一體化全場景覆蓋的智能交互環境。加快人工智能與元宇宙、低空飛行、增材製造、腦機接口等技術融合和產品創新,探索智能產品新形態。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