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十九大報告,中國外交新思維已經形成,那就是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世界依然不太平,但是和平與發展依然是時代主題。在世界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不同國家給出了不同的答案。美國和歐洲兩大發達經濟體,存在着反全球化和民粹主義的浪潮,追求本國利益優先的狹隘思維,讓世界面臨更多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雖然全球經濟走出了危機泥潭,迎來了新經濟周期,但是人類面臨着更多的挑戰。
在此情勢下,中國給迷茫的世界指明了新方向。對於不確定性的國際關係,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
這給動盪調整期的國際社會吃下了定心丸。因為堅持「美國優先」的美國,特朗普的單邊主義讓「美國夢」破裂,也讓國際關係處於危險的利益叢林中。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扛起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中國的擔當讓世界少了焦慮多了安心,「中國夢」也超越「美國夢」成為人類美好的願景。
關於全球化,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再次明確中國立場。「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簡言之,中國不僅是全球化的堅定支持者,也願意擔負起新型全球化的責任,一起迎接全球面臨的各種挑戰。
新型國際關係和新型全球化,不是空洞的說辭,而有明確的目標和具體實踐。所謂目標,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呼籲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上述目標,既是各國責任,也是全人類的使命。在現實的國際關係體系下,中國積極發展和大國、鄰國以及發展中國家的夥伴關係,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
再說實踐。後危機時代,貿易保護主義已經抬頭;新經濟周期,追求本國利益優先的反全球化思潮也在全球蔓延。但是,中國用實際行動向世界展示了共贏發展的新方案。譬如中國針對後危機時代全球市場特別是發展中市場基礎設施建設需要,主導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AIIB)的設立,改變了傳統全球金融治理機構如世界銀行附加政治條件和放款不及時的弊端,為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資金支援。
此外,就是「一帶一路」倡議。從倡議到合作,中國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回應,取得了顯著成果。更重要的是,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打消了全球特別是沿線節點國家的顧慮。因為「一帶一路」沒有意識形態偏見,也沒有經濟企圖,串起的是亞歐大陸不同文明、不同文化和不同發展階段的所有國家和地區。真正實現了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區域合作新平台,以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中國外交新思維,為全球共贏發展提供了新方案,也為構建新型全球化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動力。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