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前香港單車隊總教練沈金康(右)過去帶領港隊屢次在國際賽創出佳績。右上圖:劉允祐於杭州亞運獲得個人公路計時賽銅牌。右下圖:李思穎(右)上屆陝西全運會奪得公路賽金牌後,與沈金康合照。
中國香港單車隊自1997年回歸首度參與全運會以來,成為唯一一支能夠保持「屆屆有金牌」的勁旅。從昔日的「亞洲車王」黃金寶開創先河,到「牛下女車神」李慧詩在全運賽場揚威,這支隊伍的金牌傳承從未中斷,上屆全運會剛好由「小女車神」李思穎在女子公路賽奪冠而順利接棒。
港隊前總教練沈金康曾執教香港單車隊近30年,對內地和香港單車發展有着權威性的見解。近日,他在接受《大公報》獨家專訪表示,李思穎和劉允祐是當前港隊的中流砥柱,期待他們可以在比賽中發揮好自己的優勢,最終取得出色的成績。\大公報記者蘇雨潤 北京報道
回溯港隊的全運會歷程,自1997年黃金寶勇奪單車男子公路個人賽金牌,為港隊奪得首枚獎牌後,7屆賽事共取得10枚金牌。四年前陝西全運會,李思穎在女子公路賽一舉奪魁。杭州亞運會上,李思穎在場地賽中收穫2銀1銅。至於劉允祐也在2023年迎來大爆發,在杭州亞運會公路單車男子個人計時賽中獲得銅牌,這是港隊在該項目首枚亞運獎牌。
李思穎觀察局勢敏銳
「作為港隊目前的領軍人物,李思穎和劉允祐是兩個完全不同類型的運動員。」沈金康介紹,李思穎非常適合集體項目的比賽,她對比賽形勢有着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在較長距離的比賽中能夠通過對賽場局勢的判斷來佔據有利身位。而劉允祐則展現出另一種特質,他身體素質超群,承受高強度訓練和比賽的能力極為出眾。「他能在心率達到190的情況下持續完成40公里的比賽,這種高強度耐力非常人可以承受。」
談起李思穎,沈金康回憶起一段難忘經歷,有一次在山西太原的比賽中,李思穎不慎摔倒臉部受傷,需要立即縫針。然而按照原計劃,比賽結束當晚她就要馬不停蹄地趕往北京,搭乘深夜航班前往俄羅斯參賽,這場比賽將決定她能否獲得世錦賽參賽資格。「當時教練組出於安全考慮,不想讓她前往,因為一旦傷口感染就很危險。」沈金康告訴記者,當時李思穎態度堅決,不讓她去她就一直哭,眼淚把傷口弄得更痛她也不在乎。最終,團隊對傷口進行迅速處理後,李思穎便隻身前往參加比賽。「她最後成功拿到了參加世錦賽的分數,也讓我看到她堅韌的性格。」沈金康說。
劉允祐意志力夠頑強
沈金康指出,劉允祐特點是持續進行高強度運動的能力。教練評估運動員有氧能力時,主要參考的數據是最大攝氧量。而劉允祐卻能在有氧與無氧代謝的交接點,長時間保持高強度比賽狀態。「這同樣離不開他頑強的意志力,他必須忍受巨大痛苦,直至衝過終點線。」沈金康表示,劉允祐具備出色的計時賽素質,不僅心血管系統的有氧能力超強,精神意志更是異於常人,在公路賽或中長距離比賽中都能發揮出色水平。
展望全運會,沈金康說:「他們都是希望走向世界的運動員,希望能在這樣的大型賽事中激發自身潛能,鞭策自己不斷突破,向一個更高的水平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