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比特幣的貨幣反思

時間:2017-05-24 03:15:48來源:大公網

  圖:從貨幣三性出發,比特幣不僅現在不是貨幣,未來進化為貨幣的可能性,也正由於當下的炒作而受到致命打擊

  比特幣不具有貨幣的本質屬性,比特幣被熱炒,只是人們對紙幣失望的一種另類表現,信用貨幣體系的確需要加強貨幣節操和內在約束,但由此對比特幣的貨幣進化寄予厚望,未免有些不切實際。

  工銀國際研究部主管、首席經濟學家 程實

  「恐懼有如洪水,它總是需要一個宣泄的出口」。比特幣就是一股洪水,在經過2013年至2015年的蟄伏之後,它強勢捲土重來,不斷挑戰着市場的認知極限。2017年5月,受勒索病毒以比特幣為要價貨幣等一系列因素的刺激,比特幣價格衝上2100美元,用短短兩年完成了近十倍的驚人漲幅。

  雖然比特幣目前還不是一種貨幣,但比特幣現象就是一種貨幣現象。本質上看,比特幣的狂飆,是擔憂、恐懼和貪婪集中宣泄的結果。而這些擔憂、恐懼和貪婪,都圍繞着信用貨幣體系的種種短板和漏洞。

  我們認為,儘管價格高企、波動劇烈、風險極大的比特幣可能已經缺少實際的投資價值,但比特幣現象依舊是一筆寶貴的現實財富,它對貨幣屬性轉換、貨幣職能演變、虛擬貨幣進化和貨幣體系改革的思想震撼和思想啟迪值得我們長久品味和細細考量。

  從比特幣現象看貨幣本質。「思想是塊泥土,隨着時日的變遷它被揉捏成不同的形狀」。時代本身,就是對思想最大的束縛,而打破思想的桎梏,就需要掙脫歷史的束縛,走出經典的局限,閱讀時代的變遷。對於什麼是貨幣,經濟學家的認識也是不斷在變化。從貨幣金屬論,到貨幣條目論,人們先是將貨幣視作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具有價值尺度、流通使用、支付手段、價值儲藏和世界貨幣五大職能;隨後又將貨幣視作一種符號,一種名目上的存在,為商品交換和其他經濟行為提供可信任的媒介。

  貨幣有三大屬性

  應該說,在每一個時代,經濟學家對貨幣的定義和理解都是有理有據的,但畢竟還是超脫不了他們所處的時代。例如馬克思,儘管他提出了「貨幣天然不是金銀,金銀天然就是貨幣」的妙論,但他既沒看到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的霸權地位崛起,更不會想像到由電腦裏P2P軟體算出的比特幣會掀起當下這樣的熱潮。

  所以,理解比特幣,需要理解貨幣,而理解貨幣,則需要忘記傳統理論的表述形式,穿過時代觸摸理論的精神實質。在我們看來,貨幣的本質屬性有三:普及性、穩定性和清償性。

  人們在接受一種貨幣之前,首先會考慮,這種貨幣能不能用出去,而這個問題取決於有多少人已經接受了這種貨幣,以及這種貨幣在多大程度上被應用於經濟活動之中,這就是普及性。人們在接受一種貨幣之後,也會考慮,這種貨幣能換來的東西會不會保持不變,即貨幣購買力能不能得以保障,如果購買力大幅下降,人們就會放棄這種貨幣,如果購買力大幅上升,人們則會窖藏這種貨幣,這兩種情況下貨幣的普及性都會受到普遍打擊,只有購買力變化不慍不火,保持長期穩定,人們才能安心持有、頻繁使用這種貨幣,這就是穩定性。此外,人們在準備由短期接受轉為長期使用一種貨幣之前,則會考慮,這種貨幣是否包含一種長期承諾,無論未來發生什麼不可預料的事情,持有貨幣就能得到相應的對價清償,這就是清償性。

  紙幣局限日益顯

  從貨幣三性看貨幣演化。貨幣的出現和消亡,都和「三性」的變化息息相關,每一代貨幣,都有自身鮮明的特徵,貨幣進化的過程就是這些特徵先滿足、再破壞「貨幣三性」的過程。先看金銀,金銀的本質特徵是「商品」,商品本身就有價值,而金銀作為貴金屬的價值就是支持其成為貨幣的底氣。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種底氣滿足了貨幣三性,但隨着經濟社會的加速發展,金銀作為商品的優點又變成了抑制其發揮貨幣職能的缺點。作為商品,金銀是一種實物,以使用為目的的話,實物的物理分割是有極限的,全球經濟規模迅猛擴張引致了貨幣需求的急速膨脹,金銀作為實物的分割和供給遠遠不能滿足貨幣需求,貨幣普及性受到破壞。而各國借由國際貿易吸引金銀內流並窖藏金銀的趨勢,則進一步導致貨幣穩定性受到破壞。三性中有兩性受到打擊,金銀只好退出貨幣體系,回歸商品本位。

  隨後,貨幣進化為紙幣。紙幣的本質特徵是「信用」,國家用權力實現了紙幣的普及,並用主權信用保障了紙幣的穩定和清償。不過,隨着資訊科技的發展,紙幣的使用受到局限,雖然「幣」不會滅亡,但以「紙」為媒的局限卻日益凸顯,紙幣的普及性受到衝擊。而隨着國際貿易的發展,跨國界經濟活動漸趨頻繁,但以國家信用為背書的紙幣卻不是超主權的,受各種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影響,貨幣匯率波動劇烈且頻繁,貨幣穩定性由於主權的差異性存在而受到挑戰。

  比特幣無國家信用背書

  此外,在次貸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爆發的背景下,全球貨幣政策在2008-2017年經歷了三輪全局性寬鬆浪潮,貨幣的普遍、連續超發,也引發了人們對紙幣清償性的擔憂,畢竟紙幣基本算不上商品,其清償力並不會像金銀那樣得到天然的保證。

  從貨幣演化看比特幣本質。在紙幣的貨幣三性受到衝擊的背景下,比特幣的出現讓人振奮。比特幣最大的特徵是「虛擬」,作為一種虛擬的存在,它不與任何現實有天然的關聯,這使其具有遮罩諸多現實煩惱的優勢。

  它不與任何國家關聯,因此具有超主權性,這一點讓人們看到了完全規避紙幣匯率無謂波動的希望;它不與任何發行方關聯,且具有2100萬單位的天然發行上限,增量發行也有成本遞增的特點,這一點讓人們看到了完全規避紙幣超發風險的希望;它不與任何監管權威關聯,這一點讓一些人對其蘊藏的貨幣自由充滿了嚮往。

  不過,從貨幣三性出發,比特幣不僅現在不是貨幣,未來進化為貨幣的可能性也正由於當下的炒作而受到致命打擊:就普及性而言,絕大多數人連比特幣是什麼都不知道,更遑論普及了,而比特幣價格被炒得越高,其未來普及就越困難;就穩定性而言,缺乏必要的監管、缺乏對炒作的抑制手段,比特幣價格高起高落,完全不具備價值表徵和財富儲藏的作用;就清償性而言,比特幣雖然是虛擬商品,但不像金銀那樣有內在價值,也不像紙幣有國家信用做背書,因此清償可能性幾近於無。

  由此可見,比特幣不具有貨幣的本質屬性,比特幣被熱炒,只是人們對紙幣失望的一種另類表現,信用貨幣體系的確需要加強貨幣節操和內在約束,但由此對比特幣的貨幣進化寄予厚望,未免有些不切實際。比特幣突然出現和快速崛起的真正意義,並不是取代美元,更不是大賺美元,而是讓人們在危機混亂中看清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方向:加強貨幣發行的內在約束、削弱霸權貨幣的體系影響、尊重微觀群體的貨幣權力、滿足資訊時代的貨幣需求、體現平等多元的貨幣精神。也正因如此,即便現在比特幣泡沫快速消退,比特幣帶來的時代寓意和思想啟迪也不會隨之消亡。

  總之,比特幣就像一個從未來穿越到現在的精靈,它本身暫時無力取代現在的貨幣,但它帶來的思想光明將有助於世人走出信用貨幣體系的混亂和黑暗。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