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傳媒學子們走進中南卡通,親身感受當動畫遇上AI時所擦出的火花。/大公報實習記者馮一笑攝
只需十幾秒完成動作捕捉,幾分鐘後,一個能翻觔斗、耍特技的「虛擬分身」便在屏幕上成形。隨着AI的深度介入,動畫製作早已不再只是「畫格子」。從《哪吒之魔童鬧海》到《浪浪山小妖怪》,內地一連串爆款動畫的背後,都有「AI+動畫」的加持。
作為「動漫之都」的杭州,近二十年來持續在動漫領域發力。8月4日,「2025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浙江行」採訪團近日走進內地最大的原創動畫企業之一的中南卡通,親身感受當動畫遇上AI時所擦出的創新火花。/大公報實習記者 曹逸琳、馮一笑、麥晉杭州報道
在中南卡通展廳裏,香港都會大學學生黃彥彰滿懷好奇地走入一個攝影棚,這是一款基於AI動捕與虛擬人生成的「3D雲陣相機」。工作人員提醒他「保持姿勢、不要眨眼」,只消十幾秒掃描完成。不久,他便在手機上收到了自己的「虛擬分身」。屏幕中的他化身武打演員,能輕鬆完成空翻和高難度動作。「我自己都做不出來這些動作,太神奇了!」黃彥彰笑言。
真實還原面部細微變化
在不遠處,在亞洲領先的「之江一號」數字攝影棚中,有一名動捕演員正揮舞手臂、旋轉跳躍。150個高精度相機實時捕捉他的身體細節,通過50個標記點,將表情和肢體動作轉化成虛擬角色。連面部肌肉的細微變化,都能被真實還原。「之江一號」被譽為亞洲領先的「表演捕捉」平台,使虛擬角色的動作與表情更自然、製作效率亦倍數提升。
「AI不僅用在動作捕捉,更融入劇本撰寫、分鏡設計以至成片製作等不同環節。」中南卡通副總經理沈傑向記者介紹,公司設立了專門團隊追蹤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最新動態,每周定期檢視更新成果,並靈活地在創作中應用。
沈傑告訴記者,中南卡通團隊緊跟技術潮流,專門設立團隊跟蹤最新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每周定期回顧最新技術發展,確保作品在技術上的創新性。他強調中南卡通善於結合AI和大數據技術,利用智能體感和AI等工具,創作出符合當下市場需求的動畫作品。
從IP到市場高效轉化
中南卡通旗下擁有《天眼》《鄭和下西洋》等經典IP,今年下半年將推出採用3D動捕技術的新作品《蘇東坡 第二季》。記者在展廳看到的「蘇東坡數字人」,能與觀眾互動,甚至「百問不倒」。當港生好奇提問「東坡肉怎麼做」時,數字人娓娓道來,引來現場學生好奇。浙江中南集團董事局主席助理錢舒昊介紹,對於有商業價值的動畫IP,他們還會配套開發文創周邊,通過短視頻等形式吸引流量,再通過產品變現實現商業閉環,展現出IP從內容到市場的高效轉化能力。
沈傑指出,團隊正積極探索AI與文化IP融合的模式,把「數字人」應用在文旅和商業場景中。他透露,公司正在「動畫+文旅」新模式,計劃在杭州、阜陽等地建設主題公園,推動IP場景化落地,推動文旅發展。
「國際化創作+本土化調整」
杭州與動畫的緣分早已寫入城市基因。2005年杭州率先提出打造「動漫之都」的目標,《哪吒之魔童鬧海》《長安三萬里》等爆款動畫作品,都能看到杭州企業的身影。如今,杭州動漫、遊戲及電競產業正加速擴張,預計2025年年營收將突破600億元人民幣。
依託「動漫之都」的深厚土壤,杭州企業亦將視野投向海外,希望讓中國故事跨越文化差異。沈傑表示,中南卡通在劇本開發階段便考慮不同國家的文化習俗,避免潛在衝突;同時通過與海外發行代理緊密合作,根據反饋不斷調整內容。「國際化創作+本土化調整」,正是中南卡通成功出海的秘訣。
在國產動畫出海的過程中,香港仍然是重要的國際跳板。「公司初創時,香港技術團隊為我們提供過關鍵支持,可以說是我們的老師傅。直到今天,香港仍是我們對接國際市場的重要窗口。」沈傑說,中南卡通每年參與香港國際影視展,並與本地企業探討IP授權和衍生品合作。「中國動畫走出去,不只是技術競爭,更是文化溝通。我們希望讓世界看到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