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浸大獲選參與天舟一號科研

時間:2017-05-17 03:15:41來源:大公網

  圖: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研究團隊獲選參與天舟一號科學實驗,十分欣喜。研究團隊:(左起)張戈、梁超、王璐瑤和呂愛平\大公報記者唐曉明攝

  【大公報訊】記者唐曉明報道:中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上月升空並與天宮二號空中加油,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研究團隊承擔當中一個子課題,成了唯一獲選參與天舟一號科學實驗的境外院校,研究聚焦微重力環境導致骨質流失的情況,預計今年底公布基礎研究成果。

  浸大承擔的題目為「空間微重力環境下CKIP-1對成骨細胞分化的影響」,浸大中醫藥學院教學科研部副主任兼技術開發部主任張戈表示,目前航天員仍未能解開「太空微重力環境導致的骨形成能力下降」的成因以及解決方案,「航天員逗留在太空,每周身體極有可能已經丟失了大約10%的受力的骨質,所以他們返回地面時,都需要人攙扶走出太空艙,約需三個月才可恢復」。

  這次研究團隊由浸大中醫藥學院院長呂愛平,以及張戈領導,成員包括博士後研究生梁超和高級研究助理王璐瑤。

  把小鼠成骨細胞送上天

  他們在前期研究發現,成骨細胞內的CKIP-1基因可減慢或妨礙骨形成,其後又發現CKIP-1基因同樣抑制老人骨形成,但在他們實驗下,敲除小鼠成骨細胞內的CKIP-1基因,可顯著增加小鼠的骨量。CKIP-1在太空微重力環境導致的骨形成能力下降過程中的作用仍然未知。研究團隊將CKIP-1基因的成骨細胞送上天舟一號,從而監控CKIP-1對成骨細胞的影響。

  為了天舟一號發射升空,梁超和王璐瑤早前參加了由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總體部舉辦的多次生命科學實驗專案組地基模擬振動實驗、生物相容性實驗、地基模擬微重力實驗,並於海南文昌航太發射中心進行了為期近一個半月的整體匹配實驗及發射前演練實驗。

  王璐瑤表示,對於有份參與國家科研項目感到非常興奮和激動,「初時擔心細胞經不了長期振動,未上到太空便死了,壓力挺大,在正式實驗之前,進行了三次模擬發射訓練,確保實驗在最佳情況下進行。」

  呂愛平表示,期望浸大在「上天下海」都能為國家和香港作出貢獻。2013年浸大參與載人深潛器蛟龍號的深海研究,今次獲邀參與內地重大創新科研項目,對本港中醫藥界和學術界是一大鼓舞。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