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近在朝鮮半島採取許多軍事壓制手段,並且散播無敵艦隊開到朝鮮半島,將要對朝鮮採取「手術式的打擊」的戰爭威嚇。這種做法違反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也違反了聯合國憲章。這對於和平解決朝鮮的核問題沒有幫助,只會將局勢推到「生戰生亂」地步。中國和俄羅斯已經發表聲明,將會聯手採取反制的措施。整個緊張局勢是美國首先挑起來的,美國是始作俑者。
液態金屬科研取得新突破
日前,中國發布了一條意味深長的信息,指出鎵銦合金即使在室溫下也能保持液態。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清華大學聯合小組研究發現,這種金屬液滴,在受到電場或化學物質的作用時,會產生類似於細胞吞噬外界顆粒的「胞吞效應」,能高效地將周圍的顆粒吞噬。這一發現也開闢了一條構築高性能納米金屬流體材料的新途徑。這將為中國降低成本生產超高速計算機、新型雷達系統、反導彈系統、納米機械人和電腦、無人飛機、無人汽車、小型電汽車、汽車電池和高科技5G手機,開闢了新的道路。
鎵銦等液態金屬具有自主形態變化等多種特性,在電場磁場作用下還能表現出很多神奇變化,能廣泛應用於3D打印、柔性智能機器、血管機器人等領域。類生物學行為的新發現將進一步開拓液態金屬研究的新領域。
不久前,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再次反對中國公司收購德國科技公司愛思強(Aixtron),稱上述擬議交易存在尚未解決的美國國家安全擔憂。CFIUS對該交易的評判不同尋常,因為嚴格說來,CFIUS對該交易的兩家公司均無管轄權。美國方面認為,一種基於氮化鎵的新型高效半導體技術,可能是愛思強交易的阻礙因素。通過提高功率和減少耗電,氮化鎵技術可改善雷達發射器等設備在軍事方面的使用。
中國公布液體金屬鎵研究的新成果,其實是向美國發出訊號,在鎵的問題上,阻撓中國購入德國企業,是低估了中國的科學研究實力,枉作小人。美國阻撓德國售賣高科技產品給中國,還越過美國的權力範圍,阻止德國企業向中國出售LED燈的製造技術,認為裏面涉及到了氮化鎵的新技術。這種想法是大大落後於形勢的。中國已經製造出神威超級高速電腦(太湖一號),其運算速度快過美國的超級電腦。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中國已經掌握了氮化鎵的新技術,所以可以提高超級電腦芯片的運算速度和降低超級電腦的發熱現象。中國最近已經對殲-15艦載戰鬥機進行改造,更換了新的雷達系統,探測距離達到三百公里,大大延伸了導彈的射程。
有軍事專家在接受央視採訪時稱,使用脈衝多普勒機械掃描雷達的殲-15艦載機已經停產,使用主動相控陣雷達的殲-15B型艦載機將準備量產。報道稱,如果換裝主動相控陣雷達後,殲-15B型艦載機至少在探測距離和能力上不弱於美國F-35B,可承擔爭奪制海制空權的任務。中國如果沒有掌握氮化鎵的新科研成果,根本就不可能生產主動相控陣雷達系統,加強中國戰鬥機的探測距離。
已掌握相類似雷達技術
中國和俄國合作採取反制的措施,一定能夠破解「薩德」反導彈系統的雷達。主要的手法有兩種:一種是採取干擾雷達掃描頻率的手段,並複發一高振幅反相位信號,使敵主動式圓錐追蹤雷達效能明顯降低,對方根本偵查不到己方的飛機或者導彈的飛行軌跡。另外一種手法,對方的X波段雷達發出電波,一定要回收所發射出的信號,所以順勢送出一些錯誤的電波,向對方的電腦報料,顯示出己方的導彈的飛行軌跡和速度,引誘對方的導彈發射攔截,最後令其所有「薩德」導彈都打光了,再後發制人。X波段雷達已經不是美國軍方的專利了。中俄兩國都已經掌握相類似的雷達技術。這正是中俄兩國能夠偵查出三百公里以外的飛機和導彈的重要原因。
中國在朝鮮半島的立場是非常明確的,一定要通過和談解決朝鮮核問題。中國堅決反對朝鮮擁有核武器,但是也反對美國利用朝鮮的問題,乘機損害中國的戰略安全利益。最近美國已經採取比較和緩的態度,並沒有關上談判和外交手段解決問題的大門,這是一個比較理智的選擇。為了世界的和平和經濟發展,美國應該對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問題,採取面對現實的態度,開放科技產品輸華,也允許中國收購一些民用技術的企業,不要再製造障礙。 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