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通過「秀恩愛」建造起的美俄「友誼小船」實在太過脆弱,經不起任何風浪。美軍發射的導彈,未傷到敘政府軍的筋骨,卻意外擊沉了這條「友誼小船」。特朗普的宏偉藍圖尚未走出紙面,便胎死腹中,美俄關係一夜間被炸回了「解放前」。
就特朗普樹立個人權威而言,這五十九枚「戰斧」導彈射得值。軍事報復敘政府使用化武,是一個走遍天下都拿得出手的理由,既可令特朗普擺脫國內難解的政治紛爭,扭轉外界對其一事無成的不良印象,又可令其重返人權捍衛者的「道義高地」。但特朗普行事顯然有些操之過急,在事件真相謎團未解情況下,便迫不及待地出手,給人多了一份「陰謀」的遐想。不管特朗普過去曾有過多少高見,但此番動武,標誌着美政策重回爭端原點,新政府重拾已被放棄的鏟除巴沙爾政權的政策主張,美將再次面臨與ISIS及敘政府軍雙線作戰的尷尬,美俄反恐合作亦將壽終正寢。
既然特朗普「不仁」在先,那就休怪普京「不義」了。連日來,俄多管齊下應對敘變局。政治上,普京明確將美軍事行動定性為「違反國際法,侵犯他國主權」;外交上,普京拒見到訪的美卿蒂勒森,釋放兩國關係倒退的明確信號,還與伊朗等國通電話,共同譴責美先入為主的行動,俄駐聯合國代表團向安理會提交決議案,要求國際社會調查事件真相;軍事上,俄中斷了兩國國防部熱線,暫停了雙方在敘空中軍事協調,並還向地中海戰區派出最先進導彈驅逐艦。克宮警告,俄美「瀕臨戰爭邊緣」,如果美再採取軍事行動,將會作出回應。
美對敘發動襲擊,莫斯科按常理定會有所反應。但反應如此強烈,還是有些出乎特朗普意料。特朗普自知憑藉一己之力,難以奏效,近日又拉上G7,企圖通過多邊施壓,迫使普京放棄巴沙爾,甚至還以莫斯科早就不感興趣的G8作誘餌,令俄改變立場。但莫斯科不為所動,擺開架式支持巴沙爾,誓要與華府對抗到底。
從去年美大選開戰以來,俄羅斯的話題就從未淡出各界視野。特朗普對普京的讚譽常把人嚇出一身身冷汗,其改善對俄關係的言論也激起一層層波瀾。特朗普上台後,有關俄黑客干預美大選的爭論不絕於耳,對其團隊「通俄門」的調查,目的也是為了阻止新政府與俄走得太近。如今,特朗普通過對敘動武轉移了焦點,也親手為此憂慮畫上了句號。
世間之事,萬變不離其宗。喧囂一時的美俄關係重回其應在的位置。這也並非壞事,俄美本就不是一條戰線上的夥伴,話說開了,雙方心中都會坦蕩些。有了普京的掣肘,特朗普行事會少些任性,多點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