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特朗普外交政策有跡可循/蘇 虹

時間:2016-12-17 03:15:43來源:大公網

  前兩天看到一則笑話:某小學考試出了一道選擇題,誰是美國當選總統?特靠譜、特離譜、特沒譜、特朗普?答案當然是第四個:特朗普。然而,特朗普當選以來傳出的外交政策特別是對華政策相關信息,似乎又會讓人覺得特離譜、特沒譜才是選項。其實,儘管處於混沌狀態的特朗普外交政策脈絡不是很清晰,但其早就有了基本輪廓,而且他已經在「按既定方針辦」。

  模糊中有大致輪廓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傳遞出來的信息似乎是模糊甚至混亂的:當地時間二日,特朗普與台灣地區領導蔡英文通電話互致祝賀,並在推文上稱蔡為「總統」,此舉已偏離美國幾十年來的亞洲政策;七日,特朗普的發言人賈森.米勒表示,艾奧瓦州州長布蘭斯塔德將被提名為美國駐華大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稱布蘭斯塔德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當地時間十二月八日,特朗普先是表示美國應改善與中國的關係,後又批評中國不按照規則行事……這些事件看似前後矛盾,讓人感覺特朗普對中國的政策就是一團亂麻。因而有人認為,特朗普就是不靠譜、「嘴大無腦」。

  其實,早在四月二十七日,特朗普就以勝出者姿態發表了以「America First」為主題的外交政策演講。特朗普表示如果自己當選,將把美國和美國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即所謂的「美國第一」。而「美國第一」既可理解為將美國利益放在第一位,也可理解為重振美國老大帝國地位,但可能是包含了這雙重含義。

  就是在這次演講中,特朗普抨擊奧巴馬政府的外交政策是一場「災難」。特朗普認為美國在冷戰結束後外交失去了目標,沒有能夠為新時期制定新願景。他認為目前美國外交有五大弱點:資源過度開發、盟友承擔的責任和享受的利益不成正比、失去友邦信任、競爭對手不再尊重美國、缺乏協調一致的外交政策。

  特朗普指責奧巴馬和希拉里,美國雖處於反抗激進伊斯蘭派的戰爭中,但他們甚至不願意去說出敵人的名稱,不願指名道姓地指責「伊斯蘭極端主義」。特朗普提出,他的外交重心在中東,目標包括挫敗恐怖分子、促進區域穩定。其次,是俄羅斯和中國。他承認和平友好關係的重要性,但同時提到中國尊重實力。如果容忍中國侵佔美國經濟利益,中國將小覷美國,因此必須盡快扭轉貿易赤字。可見,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早有基本輪廓,從他勝選後發生的一連串事情看,他基本上是在「按既定方針辦」。

  堅持不衝突不對抗

  二○一七年一月二十日後,我們必須接受美國總統特朗普這個現實。所以,有關部門和智庫應該從經濟、外交、軍事上研究相應的對策。

  在經濟上,中美需以建設性方式管控兩國分歧。特朗普四月二十日的演講中,已充分表明經貿關係將面臨更多衝擊。而且,他的四大對華方針都和經濟緊密相關:指控中國操縱匯率,敦促中國保護知識產權,消除中國非法出口補貼,同時降低美國本土企業稅率、鼓勵本土產業發展。近日再次批評中國,稱中國應對美貿易赤字的一半負責,中國不是市場經濟國家,要讓中國按規則行事。所以,我們現在不應考慮如何讓特朗普改變「既定方針」,更不能在這個問題上抱任何不切實際的僥幸心理,而應思考和提出應對特朗普「既定方針」的建設性對策,迫使美方也能夠以建設性的方式管控兩國分歧。

  在外交上,中美需以智慧在動態中尋求穩定。中美建交以來,在磕磕絆絆中度過了近四十年,兩國關係從來沒有好到哪裏,但也沒有壞到哪裏。這其中,既有大國之間本身就具有的「平衡」天性,也有外交上的斡旋調和。因此,「中美雙方要正確理解彼此戰略意圖,摒棄零和思維,堅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繼續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中美雙方要回到相互孤立甚至對立的狀態,都會付出巨大的政治和經濟代價。也就是說,美國對中國的過度強硬將損害美國自身的國家利益。反之亦然。因此,這更加需要中美兩國領導人智慧地在動態中尋求中美關係的穩定。

  在軍事上,中美需從維護人類和平的高度尋求合作。隨着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美國耀武揚威,類似將航母開進台灣海峽的日子或許已一去不復返。而且,中國人「不怕鬼、不信邪」,美國應該記取新中國成立後中美兩次交鋒的失敗教訓。儘管美國仍然為世界上的軍事強國,但中國近年來軍事上已得到長足發展,如果中美之間出現戰爭,那將是全世界的噩夢。

  前不久習近平主席會見基辛格時,指出「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中美關係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於亞太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其中的深刻內涵,特朗普若讀不懂,其團隊應該為他做很好的解讀。

  復旦大學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博士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